餘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許正是尼泊爾解放軍和政府軍是否應該合併的難題,讓這位倔強的領導人離開了總理的寶座。
在尼泊爾期間,我們訪問了尼共(毛)解放軍的營地。我們是經過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營地後,來到了解放軍的營地。尼共(毛)解放軍的營地雖然設施簡陋,而且沒有槍枝彈藥,可是這支正在等待前途的沒有武器的軍隊仍然紀律嚴明。我們一進軍營,生機勃勃的景象立刻撲面而來。
當我們進入營房時,我童年小學教室的情景重現了。牆上掛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肖像,當然還有普拉昌達的肖像。就像文革時馬恩列史的肖像在中國入鄉隨俗,和毛澤東的肖像同居一室那樣;馬恩列史毛的肖像也在尼共(毛)的營地入鄉隨俗,與普拉昌達的肖像一起微笑。當五個肖像變成六個時,似乎告訴了我們:革命爲什麼會生生不息。
到了晚上,我們和尼共(毛)解放軍軍官聯歡,酒過之後我 們全體起立,放聲高唱文革時將毛澤東詩詞改成的歌曲《長征》。我們用中文唱,尼共(毛)解放軍用尼泊爾文唱,儘管歌唱者的心態不盡相同,可是兩種語言唱出來時,像是隻有一種語言。
文革的時候,不僅毛澤東的詩詞,就是毛澤東的語錄也都被譜寫成了歌曲。大人會唱,孩子也會唱;有學問的人會唱,文盲也會唱;人民羣衆會唱,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也都會唱。從這個角度說,毛澤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歌詞作家。
與此同時,毛澤東的詩詞和語錄也在我們的生活裏無處不在。從城市到農村,從磚牆到土牆,從屋裏到屋外,佈滿了毛澤東的詩詞和語錄,還有毛澤東如紅太陽一樣金光閃閃的頭像。我們喫飯的碗上印有毛澤東語錄“革命不是請客喫飯”,我們喝水的杯子上印有毛澤東詩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澤東的詩詞和語錄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裏時刻觸景生情,當我們睡覺時,枕巾上印着“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牀單上印着“在大風大浪中奮勇前進”。
廁所的牆上印着毛澤東的頭像,痰盂上印着毛澤東語錄。今天來看,覺得這兩個地方不應該出現毛澤東,可是當時竟然無人指出這一點。當時人人都這樣說:
“毛主席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