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井
如果要做旅行家,什麼茶飯皆能下嚥,什麼店鋪皆能睡臥,又不怕蛇,不怕狼,有冒險的勇敢,可望沿丹江往東南,走四天,去看一處不規不則的堡子,瞭解堡子裏一些不倫不類的人物,那趣味兒絕不會比遊覽任何名山勝地來得平淡。
《旅行指南》上常寫:某某地“美麗富饒”。其實這是騙局,雖然動機良善可人。這一路的經驗是,該詞兒不能連綴在一起:美麗的地方,並不如何富饒,富饒的地方,又不見得怎麼美麗,而美麗和富饒皆見之平平的,倒是最普遍的也是最真實可信的。這堡子的情形便是如此。
之所以稱作堡不稱作村,是因早年這一帶土匪多,爲避禍亂,孤零零雄踞在江邊的土疙瘩塬上。人事滄桑,古堡圍牆早就廢了,堡門洞邊的荒草裏僅留有一碑,字跡斑駁。暮色裏夕陽照着,看得清是“萬夫莫開”四字。居家爲二百餘戶,皆秦地祖籍,衆宗廣族卻遺憾沒有一個寺廟祠堂。雖然仍有一條街,商業經營乏於傳統,故不逢集,一早一晚安安靜靜,倘有狗吠,則聲巨如豹。堡子後是貫通東西的官道,現改作由省城去縣城的公路,車輛有時在此停留,有時又不停留,權力完全由司機的一時興致決定。
路北半里爲虎山,無虎,石頭巉巉。石頭又不是能燃燒的煤,所生梢林全砍了作炭作柴,連樹根也刨出來劈了,在冬天長夜裏的火塘中燃燒。生生死死枯枯榮榮的是一種黃麥菅的草,窩藏野兔,飛濺螞蚱,七月的黃昏孩子們去捕捉,狼常會支着身坐在某一處,樣子極盡溫柔,以爲是狗,“喲,喲,喲”作喚狗的招呼,它就趨步而來;若立即看見那掃帚一般大的拖地長尾,喊一聲“是狼!”這野獸一經識破,即撒腿逃去。
丹江依堡子南壁下嘩嘩地流,說來似乎荒唐,守着江,喫水卻很艱難。挑水要從堡門洞處直下三百七十二個臺階,再走半里地的河灘。故一到落雨季節,家家屋檐下要擺木桶,瓷盆,丁丁當當,沉澱了清的人喝,濁的餵牛。於是這二年興起打井,至少十丈深,多則三十丈。有井的人家轆轤扭扭攪動,沒井的人家聽着心裏就空空的慌。
有井的都是富裕戶。富裕的都是手藝人家,或者木匠。或者石匠。本來人和人差異是不大的,所以他們說不上是聰慧,也不能說是蠢笨,一切見之平平的堡子既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發展經濟,又沒有財源茂盛通達四海的副業可做,身懷薄藝倒是個發家致富之道。打井,成了新興的手藝人階層的標誌,是利市,是顯富,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打井的李正由此應運,數年光景,競成就了專有的手藝,爲別人的富裕勞作而帶來了自己的富裕,井把式日漸口大氣粗,視自己的手藝如命符。又曾幾何,故作高深,彌布神祕,宣佈水井三不打:不請陰陽先生察看方位者不打;不是黃道吉日不打;茶飯不好、工錢低賤、小瞧打井把式的不打。儼然是受命於天,降恩澤世的真人一般神聖。
堡子裏的人沒有不對他熱羨的,眼見着他打井如挖金窖:好多父母提了四色重禮,領着孩子拜師爲徒,這把式,卻斷然拒絕。
“這飯不是什麼人都可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