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呼天成說:“那你就給我磨吧,別可惜糧食,要最白的,你給我磨一百斤。”
王炳燦說:“我在書上看了,細面有三種:75%、65%、50%的。你要哪一種?”
呼天成用讚賞的目光看了看他,說:“那就要50%的吧。要白,要筋道。你給我五斤裝一袋。”
王炳燦馬上說:“我知道了,要小袋。”
呼天成往外走了兩步,又折回身來說:“炳燦,好好幹吧。以後,這一攤就交給你了。”
後來,就是用這種普通的小鋼磨改造後磨出來的細白麪,有一袋送到了當時的省委副書記老秋的家裏,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都是小小不言的。那時全國還都在喫85%面,即使是省委書記,也還從沒喫過這種像雪一樣白的50%粉(雖然是“土法上馬”)。就在那年春節,老秋家包餃子用了呼家堡的小袋白麪,那面的確白,也筋道。老秋喫了大加讚賞。過罷年,剛好省裏進了兩套大型的磨面設備,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機械設備是由省裏統一調撥的。在分配指標的時候,老秋想到了呼家堡。於是,老秋大筆一揮,就把其中的一套批給了呼家堡。在那個時期,設備批給你或批給他,是沒有分別的,只要是集體就行。那套設備價值百萬,可呼家堡卻一分錢也沒有花……
當那套設備運到呼家堡的時候,一開始,呼天成也並沒多看重。就覺得磨面房大了一些而已,可以磨多遍面了。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冬天,村裏的會計的一句話竟把他說愣了。
會計說:“我把數字打出來了。就今年,咱那個磨面房,錢掙了四十七萬。還餘了十五萬斤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