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故事開始了
藝術家協會大院裏的人都記得小顧嫁進來那天。那是六一年的秋天,穿一身粉紅的小顧從楊麥的自行車貨架上跳下來,手裏抱一隻面口袋。人們已經在這場後來被稱作“三年自然災害”的大饑荒中磨尖了目光,一看就知道小顧面口袋裏裝的是花生仁,並且顆粒肥壯,珠圓玉潤,絕不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按定量付高價買的走油的或乾癟的。小顧臉蛋也是粉紅的,這在一羣餓得發綠的藝術家看,她簡直就是從魯本斯畫裏走下來的。當晚小顧和楊麥舉行婚禮,三十多斤炒得黑乎乎的花生米攤在會議室長條桌上。所有的大人孩子都喫成一張花臉兩隻黑手。公共廁所一連幾天都是花生油氣味。大家都說楊麥走運,幾幅年畫就換來一個百貨大樓的小顧。
所有人都看出其實是小顧玩了命換來了楊麥。楊麥三十歲,畫的年畫已經家喻戶曉。除了畫畫,楊麥還會寫打油詩,寫獨幕劇,小提琴也會拉幾下。假如不是營養不良,楊麥也有楊麥的俊氣,眉是眉,眼是眼,就是鬍子長得不好,該毛的地方一律禿,喉結周圍卻是一叢曲捲的黑鬚。婚禮上小顧照實介紹了兩人的戀愛過程。小顧老實,說是她先愛上楊麥的。她在櫃檯上跟人爭吵,楊麥向着她,那人威脅要告小顧的狀,楊麥願意作證,留了姓名、地址。小顧一見楊麥的名字,就開始用功夫了。小顧說一句,臉轉向楊麥,一大朵牡丹花笑容朝楊麥盛開,楊麥眉心微微一竄,喉結上的黑鬚一抖,但眼睛還是甜蜜的。
---------------
小顧豔傳2
---------------
後來人們發現,只要小顧當衆說話,楊麥的眉心總要竄一下,黑茸茸的大喉結提上去卻不落下來了。眼裏的甜蜜在新婚不久就淡下去。
小顧或許比任何人都更早發現楊麥的變化。在食堂或公共水房,她提醒自己不說蠢話,往往發現自己又被人逗得蠢話連篇。而沒人逗她,她又心慌,站在打飯的隊伍裏故意大聲說:“哎呀頭腦子疼,昨晚看書看晚了。”問她看什麼書,她說:“托爾斯泰的《高老頭》啊。”人們就快活死了。食堂一共三種菜,喫起來一個味,加一塊也不如小顧下飯。
“小顧,托爾斯泰是哪裏人?”小顧知道大家又開始不安好心。不過她想,我又不是一年前才嫁過來的小顧,書讀不懂書名還能讀得懂吧?她下巴繞個一百二十度。意思是,你考誰呢?!小顧的下巴、肩膀、腰肢、屁股特別生動,會反駁、提問、嗔怒。楊麥常常想,假如她是個啞巴就美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