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2/7頁)
嚴歌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在發高燒的王浦生看見了三根琵琶弦,眼睛四顧尋找:“豆蔻呢?”
玉墨將三根弦裝在琵琶上,爲彌留的小兵彈了豆蔻許願的《春江花月夜》。
小兵明白了,淚水從燒紅的眼睛裏流出來。
書娟和女同學們是從英格曼神父口中得知了豆蔻的可怕遭遇。英格曼神父是這樣開頭的:“讓我們祈禱,孩子們,爲犧牲者祈禱,也爲殘暴者能儘早迴歸人性而祈禱。”
神父是和法比一塊登上閣樓來的。兩具西方身軀在這個空間難受地屈着背,本來就是祈禱姿勢。女孩們相互使眼色,想發現神父們怎麼了,臉都繃成了石膏塑像。
接下來,法比·阿多那多用兩三句話把豆蔻的遭遇講述一遍。英格曼神父卻不滿意,對他說:“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整個事件。”他用了五分鐘,把事件又講一遍。
“孩子們,你們將來都是證人。”英格曼看一眼全體女學生。“萬一這個不在了,那個還能作證。總得有人作證纔行。”
女孩們聽完後,也一個個成了石膏塑像。只有當兇險發生在身邊一個熟識者身上,才顯出它的實感、它的真切。女孩中有些想到豆蔻初來的那天,她們爲了她盛走一碗湯和她發生的那場衝突。想想豆蔻好苦,十五歲的年華已被貓狗賣了幾回。她但凡有一點活路,能甘心下賤嗎?誰說婊子無情?她對王浦生就那麼一往情深。她們又想到豆蔻一雙長凍瘡的紅手給傷兵們洗繃帶、晾繃帶,想到豆蔻抱着從房檐上掉下來的剛出生不久的小野貓,急得到處找東西餵它,小貓死了後,她哭着在覈桃樹下掩埋它……女孩們竟心疼不已,覺得哪個窯姐換下豆蔻都行,爲什麼偏偏是十五歲的豆蔻呢?
英格曼神父說:“現在,你們立刻收拾東西搬到地下倉庫去。一九二七年,南京事件的時候,我和法比還有幾個神學教授就躲在那裏,躲過了直魯軍和江右軍對教堂的幾次洗劫。所以應該說,那裏比這閣樓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