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二月的時節,秋風瑟瑟,預示着冬天即將到來,不過千原家的客廳自然不會受到影響,依舊溫暖如春。
白馬宗正望着牆上的《夏日祭後的幼姬》,圖中少女婉約雅緻、清麗秀美,手足纖巧,身材婀娜,正斜臥着納涼,身上是花樣繁複的浴衣,透着一股“江戶紋樣與圖案時代”特有的浪漫氣息,但又輕拈着衣角,表情又有些傷感,不知心思何事,展露着曰本傳統中的“物哀”之美。
這是一幅浮世繪,起源自華夏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吸收了當時西方的透視法,後來曰本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之上,又開發出了“俯瞰式透視法”,如同鳥兒自上往下俯視芸芸衆生,故命名爲“浮世”——原本是佛教用語,意指虛浮的塵世間。
這種繪畫作品,通常由畫師、雕刻匠及拓印匠在出版商的統合之下,合力纔可以完成,雖然畫師水平是質量的關鍵,但雕刻匠及拓印匠也要有相當水準,才能製作出一副高水準的浮世繪,而作爲當時用來描繪平民日常生活的作品,常常作爲包裝紙來使用,一次性需要印製許多,甚至得到好評的作品都會多次復刻、翻印,自然有許多留存下來——大多數擦屁股了,但由於基數大,留下來的也確實不少。
這幅《夏日祭後的幼姬》就是經歷了近五百年時光留下來的浮世繪精品,和國立大藝術館中收藏的那幅國寶名畫同出一源,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讓白馬宗正看得傷感無比——這原本是他的收藏品,喜愛無比,就掛在書房內日常欣賞那種特有的線條美,但女兒不孝,硬生生颳走了,現在掛在了自家倒黴女婿客廳的牆上,明珠暗投。
千原凜人陪同在一側,同情無比,同時暗暗揣測這位準泰山大人是不是想把這畫要回去,但他做不了主——他不稀罕這種四五百年前的包裝紙,但寧子喜歡,她刮她老爹的東西,實際是白馬家內部的事,他實在也不好說什麼。
再說,要是還回去了,他有錢也不知道該上哪再買一幅一樣的,總不能去劫了國立大藝術館。
他趕緊推了推茶,分散白馬宗正的注意力,笑道:“請用茶,是上好的玉茶。”
白馬宗正收回了目光,默默注視着面前的茶碗,也是他曾經的收藏品,而茶香也熟悉,同樣是他的珍藏——祖上傳來的東西,自己多年來的積累,全便宜這小子了,生女兒就是這點不好,再疼她,早晚還是要投入另一個男人懷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