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2/10頁)
月上心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克利德·伯克的父親,常常出去忙碌一整天,卻沒有賺到一分錢。因爲這件事情,克利德·伯克時常能夠聽到父母的爭吵,但是,他們卻依舊生活在一起,在那個時期,離婚仍然是社會禁忌,經濟代價也大。要麼丈夫拋棄妻子,要麼夫婦在緊張的氣氛下仍住在同一屋檐下。”
“……後來,隨着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克利德·伯克一家不得不隨着附近,搬進了‘胡佛村’,‘胡佛村’是大蕭條時期,人們將用錫鐵罐、紙板和麻袋搭建的破舊寒酸的棚戶村,搬到‘胡佛村’之後,克利德·伯克一家的爭吵變得更加頻繁,他的父親也因此變得酗酒……”
“那時候還在禁酒期間,但是顯然不會有人去管‘胡佛村’的問題,很多私酒販子就躲在那裏,一天24小時的釀酒。這些劣質酒,很受到當時在‘胡佛村’里人的歡迎,很多人寧願一天不喫東西,也爲了喝上一口酒……”
“對孩子們來說,一個必經的心理之路是認識到他們的父母並非絕對正確。但在大蕭條時期,這種認識來得往往要早得多,因爲年輕人發現,父母也像嬰兒一樣無助。”
“因爲貧窮的關係,我的母親不得不帶着我去街上的施粥廚房尋找食物,那個時期的我還不清楚這背後的意義,只是覺得能夠填飽肚子,而我每次詢問母親爲什麼不陪着我一起去喫的時候,她總是笑着告訴我,已經喫過了。現在回憶起了,這或許是她作爲父母,最後的堅持吧。”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我和同齡的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信使報》上看《超人》的漫畫,信使報社的柯林·盧珀先生,會在每個禮拜一的早上,施捨麪包,他用《信使報》舊報紙來包麪包,因此,每個禮拜一成爲了我最期待的日子。”——摘自《記我的大蕭條時代》
作者:約翰·沃克
第51章大蕭條後遺症
“你真是一個好人,先生。”
不,我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