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在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黃庭堅也趕來,他神色凝重,遞給蘇軾一幅自己寫的字。這幅字筆力蒼勁,氣勢雄渾:“子瞻兄,此字贈與你,願你在黃州能如這字中之意,堅韌不拔。你之才情,不應被此挫折所磨滅,吾等期待你歸來之日,再展宏圖。”蘇軾接過字,與衆人一一告別,踏上了前往黃州的路途。他的背影在衆人的視線中漸行漸遠,但他的形象在蘇門弟子心中卻愈發高大。
第三章:黃州歲月
黃州的生活起初對蘇軾來說是十分艱苦的。他一家住在簡陋的居所,房屋破舊,牆壁斑駁,寒風從縫隙中灌入,讓屋內之人瑟瑟發抖。生活拮据,常常爲了衣食發愁,但蘇軾並未因此而消沉。他望着那片荒蕪的東坡之地,心中湧起一股豪情。他親自拿起鋤頭,開墾荒地,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泥土沾滿了他的雙手,但他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在東坡之上,他種起了莊稼,看着那些嫩綠的幼苗從土裏鑽出,他彷彿看到了希望,於是自號“東坡居士”。
在黃州的日子裏,蘇軾常常獨自漫步於江邊。江水滔滔,奔騰不息,那洶湧的波濤似在訴說着千古的故事。他站在江邊,任江風吹拂他的髮絲和衣角,思緒如同那飛揚的蘆花,飄向遠方。在這一次次的漫步中,他寫下了《赤壁賦》這樣的千古名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赤壁之下寧靜而優美的夜景,那清風、明月、江水彷彿就在眼前。在文中,他與友人談論天地萬物,從宇宙的無窮到人生的短暫,從變與不變的哲理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感慨人生短暫卻又豁達超脫。他以文字爲舟,在思想的海洋中遨遊,爲後人留下了一座文學的寶庫。
蘇軾還常與當地的百姓交往,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生活疾苦。他看到百姓們因缺乏知識而生活困苦,便主動教百姓們讀書識字,爲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他的善良和博學贏得了百姓們的敬重,百姓們對這位大才子敬愛有加,常常送些自家種的果蔬給他。那些新鮮的果蔬,帶着泥土的芬芳和百姓的情誼,成爲蘇軾在黃州艱苦生活中的一抹溫暖色彩。
有一次,蘇軾與幾位好友在黃州城外的赤壁磯遊玩。赤壁磯陡峭的石壁直插雲霄,江水在其腳下滾滾而過,濤聲如雷,氣勢磅礴。望着那陡峭的石壁和滾滾江水,蘇軾彷彿看到了當年赤壁之戰的慘烈場景。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種敬仰和感慨,對友人說道:“想當年,周公瑾在此處意氣風發,以少勝多,成就千古佳話。他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吾等今日,雖身處困境,亦當有此等豪情。人生之境遇,不過是一時之風雨,只要心懷壯志,便能乘風破浪。”他的話語在赤壁磯上回蕩,激勵着自己和友人。
回到家中,蘇軾靈感如泉湧,又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首詞氣勢磅礴,如同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展開。他以豪放的筆觸描繪出赤壁的雄偉壯麗,緬懷古代的英雄豪傑,盡顯蘇軾的豪放之風。在詞中,他既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也流露出對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那複雜的情感在字裏行間交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四章:蘇門之難
蘇軾在黃州的消息傳至東京,蘇門衆人無不牽掛。他們時刻關注着蘇軾的生活狀況,心中滿是擔憂。然而,新黨並未放過他們,因爲他們與蘇軾關係密切,被視爲蘇軾的同黨,也受到了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