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在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六章:嶺南之行
這一次,蘇軾被貶至嶺南。嶺南之地,在當時人眼中是荒蠻偏遠之處,那裏氣候炎熱潮溼,山林茂密,多有毒蟲猛獸。但蘇軾卻抱着隨遇而安的心態前往,他的心中沒有恐懼和抱怨,只有對未知的期待。
一路上,蘇軾見識了嶺南獨特的風光和民俗。這裏的山巒連綿起伏,如同綠色的波濤;河流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弋。嶺南的荔枝林一片連着一片,那成熟的荔枝掛滿枝頭,宛如一顆顆紅寶石,鮮美多汁。他品嚐着荔枝,那甜蜜的汁液在口中散開,讓他流連忘返。他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盡顯他的樂觀豁達。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描繪出嶺南的美好,讓人們看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能發現生活之美的心境。
在嶺南,蘇軾繼續傳播文化知識。他看到當地的孩子們因缺乏教育而懵懂無知,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他在當地辦學,親自擔任教師,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傳播中原文化。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知識,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當地的百姓對他敬愛有加,他們爲他提供生活上的幫助,爲他送來生活用品和食物。在百姓們的眼中,蘇軾是一位智者,是給他們帶來希望的恩人。
然而,嶺南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這裏氣候溼熱,蚊蟲肆虐,疾病容易傳播。蘇軾的身體逐漸出現問題,他常常生病,但他依然堅持創作。他在病榻上,依然拿起筆,用詩詞記錄下自己在嶺南的生活感悟。他的詩詞在嶺南這片土地上綻放出新的光彩,就像那在惡劣環境中依然盛開的花朵,散發着獨特的芬芳。他的作品中既有對嶺南自然風光的讚美,也有對生活艱辛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困境的超脫。
蘇門的其他弟子得知蘇軾在嶺南的情況後,紛紛寫信問候。他們在信中表達了對蘇軾的牽掛,字裏行間充滿了關切之情。同時,他們也向他彙報自己的情況,分享自己的創作和生活中的點滴。蘇軾看着這些書信,心中感到溫暖,他知道,無論距離多遠,他們的情誼都不會改變。那些書信就像一條條無形的紐帶,將他們的心緊緊相連。
喜歡中國歷史古代史故事請大家收藏:<a href="http://www.xiakezw.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xiakezw.com</a>中國歷史古代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