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止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羽絨製品的盛行,讓大齊朝的老百姓多了一個除了種地以外的來錢方法,那就是養殖。
不只是鴨子,羽絨製品裏上好的是鵝絨,其次是鴨絨,羽絨製品這個買賣最後由是昭陽公主牽頭,皇室佔了三分,他們負責各個州府縣的羽絨加工廠,把養殖鴨子大鵝當成任務一樣發放到各個村子,每家都能養殖,養成後按戶分錢。
至於飼料,宋志遠研究出來的蚯蚓養殖方法,被朝廷買了回去,給了讓宋家很滿意的經濟補償,槐樹村也作爲朝廷的第一個養殖試點進行養殖,以後再有什麼其他養殖類的家禽或者動物,槐樹村有了經驗,都會當做第一示範村進行,也就相當於槐樹村的村民都有了一份朝廷給的固定故作,村裏的人都很滿意。
而宋志遠的方子被買斷後,他在村子裏也並沒有沒落下去,村子裏有了常駐的官員,他每次都在那位官員前後,幫着忙前忙後,還有自己獨特的做事辦法,幫了不少忙。
最後在槐樹村成爲試點一年後,這位大隱隱於村的官員其實是皇帝信任的司農官。
在他的推薦下,宋志遠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貴人的幫助,以地龍養殖爲基礎,被朝廷任命了一個新增的官職,還是有品級的八品司禽官。
宋志遠接受這道命令之後,專門帶着村裏養的雞蛋,醃的鹹鴨蛋,新鮮的大鵝蛋,還有村子裏摘得青棗,和山裏採的蘑菇,木耳,打的野兔子之類的,趕着牛車來了李云溪的家裏。
這裏的一牛車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宋家人和槐樹村對李云溪的感謝,在槐樹村成了試點之後,他們知道宋家人每年的年節,中秋節都會給沈家送禮,在那之後他們也委託宋家人,再給沈家送禮時,帶上他們的一份,哪怕不多,也是自己的一點心意。
而被他們惦記的沈家,早在去年就又一次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東城官學附近的登科衚衕,這是李云溪和沈奎兩口子看了好久的一個三進五間並且待了一個跨院的四合院,主要看中了這裏距離官學近,且東城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這邊不只有官學,也有許多私塾學院,不管是老爺子還是李云溪都希望下一代出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