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衛滿原以爲自己臨死之前總能見到那位所謂的遼王,結果劉昌根本沒將他放在心上。這人是養不熟的,留着他也是無用,不如直接殺了,首級給箕準送過去,就當是額外的聘禮了。
劉昌這邊像模像樣地選了個黃道吉日,正式稱王建制,然後就在在朝堂上宣佈改制。
朝鮮的官制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商,因此,官職很古老,而且相當程度上分走了君權,所以箕準被驅逐,最終能帶走的也就是心腹的人。而到了劉昌這裏,卻是不能容許這般的,他需要的是一個集權的朝堂,而不是各行其是,大家各有各的盤算。
因此,劉昌直接打着按照漢制的旗號,開始改革官制,當然,不能如同長安那邊直接搞什麼三公九卿,真要是這麼搞,人家都要以爲劉昌是想要另起爐竈了,因此,劉昌精簡了幾個部門,先是設立了類似於少府的內府,命呂田爲內府令,接手了衛滿手下的產業,這個大家對此沒什麼想法,畢竟,內府說白了就是劉昌的錢袋子,他初來乍到,自然得先將錢袋子捏到自個手心裏。然後,就開始改革外朝的官制,他也沒一開始就搞什麼三省六部,各種制度本來就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他就是按照漢朝的制度,設左右國相,左國相是呂義,右國相就是原本朝鮮的國相景齊。這位往上數,其實也是子姓,也就是說,他們家原本也是箕子的後人。實際上,朝鮮這麼多年,最頂層的官職,還是箕子的後人還有當年箕子的幾個心腹的後人在輪流擔任。
然後又設立了國尉,國尉選的就是呂義的副手呂直,這位雖說有些沉默寡言,但是並不是什麼庸碌之人,他也是呂氏的家臣出身,素有勇力,只是資歷略微差了一些,所以才做了呂義的副手。最後就是御史大夫,劉昌選的是之前從烏桓人那裏救出來的一個奴隸,叫做王進,這位落入烏桓人手裏時間不算長,原本居然也是讀過書的,算起來是雜家弟子,他先生也不出名,他也就讀過《呂氏春秋》,還是不完整的版本,畢竟,之前因爲戰亂之類的緣故,許多書籍都損毀了。而大漢那邊,這些年一直崇尚的是黃老,儒家法家也有點地位,雜家完全排不上號。王進家裏還算是有些錢財,要不然也供不起他讀書,只是讀過書之後,想要一展才學,可就困難了,王進廢了許多力氣,最後也就是在地方上做了個嗇夫,然後遇上匈奴入寇,他作爲小吏,自然也被迫帶着青壯頂了上去,然後就被作爲僕從軍的烏桓人給俘虜了。
王進在烏桓人那裏半點也不敢表現出什麼才學來,老老實實在那裏做奴隸,好在他運氣不錯,不過是一年多的時間就遇上了劉昌,將人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