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巖:我開玩笑,咱們接着聊。
呂月月:後來我就參加這個案子的工作了。我們副隊長李向華還有其他幾個人,頭兩天天天到機場去堵潘小偉。誰都沒見過他,就光憑着港警提供的一張傳真照片和一點文字資料,挺費勁兒的。機場我沒去,隊長讓我在家熟悉一下這個案子的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焦長德搞的,雖然他沒把這個案子破了,可畢竟是老刑警,材料都搞得很細,乾乾淨淨,井井有條。提琴被竊的現場勘查材料立了一個卷,後來的調查材料立了一個卷,證人證詞立了一個卷,那個小提琴的文物鑑定材料也有一大卷,都編輯得很專業。
海巖:要不怎麼值一百多萬美元呢,這種小提琴我想也少不了有一大堆身份履歷之類的證明。
呂月月:這把納格希尼小提琴是十七世紀在意大利的維羅納手工製作而成的。在國內僅存一把,據說在亞洲也就這麼一把。被藝術界和文物界視爲無價之寶。當時被竊以後,老焦他們還真是做了不少調查工作,就是沒有結果,當時就估計這玩意兒已經不在國內了。因爲在國內這東西不可能交易,也沒這種市場。偷的人準是在下手之前就琢磨好了怎麼帶出去。說實在的,換上我我也能帶出去。出境時就說是自己拉的提琴,海關是不會攔的。而且沒有專門的文物鑑定知識,也未必看得出這東西的出身。你看《北京人在紐約》裏那個王起明,不就揹着自己的大提琴去美國了嗎,沒人攔也沒人查。
海巖:對公安我完全是門外漢,不過我想,憑香港警署的這麼一份情報,你們就能把提琴追回來嗎?聽起來好像有點玄,你們當時怎麼入手呢?
呂月月:當時我們信心都不足,薛宇的牢騷最大,香港這情報還不知是真是假,他說咱們別拿着雞毛當令箭了,小提琴在香港,港警尚且沒本事拿到它,咱們怎麼拿?第一,小提琴在不在潘家或是天龍幫手上,港警只是個分析,分析在,沒準兒不在。第二,就算在,潘家小兒子潘小偉知道不知道這碼子事,也說不準。第三,就算他知道這琴的下落,一來他輕易不會告訴我們,二來告訴了你你也拿不着。況且,潘小偉是不是真的來了大陸,到了北京,也得兩說着,反正那幾天都在機場堵,根本沒見他的影兒。
薛宇這人特聰明,腦子絕對夠用,就是嘴不好,太尖刻,太認真,什麼事看得太明白,這又是毛病了。這樣容易招人煩,我過去也這樣,什麼事都喜歡評個是非,說個一清二楚,其實才傻呢。你看人家紀春雷,三十多歲了就是比我們多喫幾年鹹鹽,什麼事都不搶在頭裏說,別以爲他什麼都沒看出來,他看出來了但不先說。什麼事都表現得木訥一點,給人的感覺才厚道呢。結果薛宇讓李隊長李向華給悶了一頓。說你年輕輕的就你明白是怎麼着,局裏已經定了這案子要拉班子重搞,你怎麼還這麼多話。這要是戰爭年代非拉出去斃了你不可,整個兒一個動搖軍心。其實李隊長也沒什麼信心,我就聽他私下裏跟伍隊長說這案子絕對是個望山跑死馬的活兒。
海巖:那你們隊長有什麼辦法?
呂月月:隊長是這個案子的總負責人,這案子又是局裏甚至公安部親自部署交辦的大案,他當然不能當着下面的人說泄氣的話,還得不停地鼓勁兒,做我們的工作。機場不是沒堵上嗎?我們基本上都認爲可能是香港的情報不準確。李向華後來也是這個觀點,他說甭迷信香港人英國人,連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有看走眼的時候呢,前兩年不就愣說咱們銀河號輪船上藏着化學武器嗎?結果在全世界面前現了個大眼。這幾天在機場我們是通過邊防檢查站在查驗旅客護照的時候一個人一個人對着潘小偉的照片查的,確實沒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