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磨劍磨了這麼久,也該出鞘了,此戰我將用海軍和一師實施登陸作戰,在欽州上岸,直奔南寧,活捉陸榮廷,一戰而定乾坤。”這樣解說,衆人才明白過來。
同年4月24日,北洋健將吳佩孚率中路軍佔領衡陽,湖南大部分地區落到北洋軍手上,桂系、湘軍損失殆盡,餘部只得退守湘桂粵。在這場湖南之戰裏,第一路總司令曹錕及其部下、尤其是第三師師長吳佩孚都是直系軍人,一路披襟斬棘,浴血奮戰,連克岳陽、長沙、衡陽,可以說戰功最大,但是段祺瑞政府把湖南督軍兼省長一職授予皖派嫡系張敬堯,這就尷尬了,誰願意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地盤讓給別人,曹錕、吳佩孚等人憤怒不已,於是吳佩孚接受曹錕的命令,佔領衡陽後即停步不前,直、皖矛盾再度尖銳起來,而護法聯軍獲得喘息之機。
而護法軍政府內部也是一樣矛盾突出,桂、滇兩系軍閥不僅在護法戰爭中勾結直系獨自罷兵議和,破壞孫中山一統中國的願望,而且還拉攏廣州國會里的政學會分子和國民黨穩健派試圖拆解護法軍政府,排斥孫中山,企圖奪取護法運動的領導權,滿足他們擴張需求。
在1918年的1月,由桂系軍閥發起,成立護法各省聯合會議,試圖另起爐竈,與護法軍政府抗衡。2月,又鼓動國民黨穩健派人士出面,正式提出改組軍政府的主張,並且頒佈《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七條,內容毫不掩飾的告訴大家:改變大元帥單獨首領制,實行若干總裁合議制,準備徹底把孫中山趕出護法軍政府。
4月10日,與陸榮廷沆瀣一氣的滇系軍閥唐繼堯率先通電西南各省支持這一主張,而且還恬不知恥的提出護法各省現在應該支持遠在北京的黎元洪或馮國璋做大總統,推舉岑春渲爲國務總理,至於孫中山,“則宜遊歷各國,辦理外交”。
這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段祺瑞的主戰派軍隊打得他們苦不堪言,甚至連到手的地盤都快丟完了,他們此時此刻需要聯繫北洋主和派,維持現在的地盤,再圖大事,而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障礙莫過於護法軍政府的主戰派——孫中山。
廣東的戰局也在贛軍的逼迫下,危機不已,5月初,李烈鈞不管護法軍內部如何爭鬥,依舊奉田文煥之命率討龍部隊增援北代,會同李根源整頓部隊,分三路準備奪回南雄這個要地,所謂旁觀者清,他比那些在廣州護法軍政府都明白,要是不擋住贛軍,恐怕就不是爭權奪利的問題了,而是該怎麼再找一個護法軍政府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