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子,這是真的?”
李楓倒茶端水招呼大伯孃。“有這事,兩位嫂子要來,沒問題,正好沒人幫我看着呢。”
兩位堂嫂都是老實勤快的人,李楓巴不得請着過來,再說有兩個堂嫂照看着,總比別人家好些。
一下午,好一些人上門說幫工的事,李楓忙活到三四點才得空提着籃子去山坡地逛一圈,本想挖些能用的黃精根鬚,最後找了一圈沒找到只打些苦麻桿回着家裏。“哥,快來,竹筒糉好了。”
竹筒糉子是李家坡的特色糉子,相比普通糉子竹筒糉子更大,料子更多,蒸煮時間更長,香味更濃郁。一個竹筒糉子少數三五斤大的七八斤,真正一個糉子一鍋飯,用上好的新糯米,泡一夜水添加些紅棗,豆沙或許其他材料,裝進新鮮竹筒裏,煮出的糉子又大又香。
張鳳琴沒多做,五六來個竹筒糉在大鍋裏煮了一下午,這會張鳳琴還說太耗費柴火呢。“沒關係,媽,等爸回來上山拉幾根樹樁,柴火就夠用了。”
“說的輕巧。”張鳳琴白了一眼小閨女,這丫頭被李福田父子倆慣壞了。
“嘻嘻,媽,快點喫吧,別涼了。”李彤縮縮頭,笑嘻嘻說着剝開一個紅棗豆沙的竹筒糉子,李楓對紅棗豆沙不太感冒,更愛喫白糉,米香味竹筒清香味,別提多好喫了。
一家三口一個竹筒糉都喫不完,李楓拍拍手,起身籃子裝倆糉子,提了送着給奶奶和大伯一家嚐嚐,大伯家今年做的是小糉子。“三子來了,嬸子做的,好幾年沒嚐了,還真饞了。”
李慶輝接過大竹筒糉,對着裏屋喊着。“爸媽,三子來了,送竹筒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