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新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1959年至1961年期間,中國確實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饑荒。這場災難波及範圍極廣,從山西到廣東、廣西,幾乎整個中國的大片土地上,都留下了飢餓和絕望的印記。在這場浩劫中,東北成爲了一些人逃荒的首選之地。許多來自山東的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尋找在東北紮根的親戚,期望能在那裏找到一線生機。
在1960年的冬天,天寒地凍,冷得讓人直打哆嗦。李安康陪着他的大姨姐一家,一羣人邁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艱難地朝着吳橋縣火車站走去。這是一段漫長的路途,他們要趕去乘火車,因爲大姨姐一家打算去東北逃荒。
從李莊村到吳橋火車站,足有二十多公里路。李安康送完大姨姐一家上火車後,天色已晚,根本不可能在當天晚上趕回家裏。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找了一家旅店住下,等待明天繼續前行。那時的旅店通常是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裏睡覺,按照牀位來收取費用。
夜深人靜,寒冷的冬夜讓人們都早早入睡,以便保存體力迎接第二天的行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悲劇正在悄然降臨。由於房間內通風條件不佳,燃燒煤炭所產生的煤氣逐漸瀰漫開來,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每一個人的身體。當清晨的陽光灑進房間時,令人痛心的一幕展現在眼前:同一個房間裏住宿的那幾個人,都因煤氣中毒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其中就包括年輕的李安康。他的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年僅三十三歲。
當李安康的死訊如晴天霹靂般傳來,整個李莊都被震驚了。而作爲李安康的妻子,黃丹更是痛心欲絕。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一般湧出眼眶,她的心彷彿被撕裂成無數碎片。然而,她深知生活還需繼續,孩子們需要母親的呵護與照顧,於是她強忍着悲痛,告訴自己要堅強起來。
家裏還有年邁的公公需要照顧,還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嗷嗷待哺。儘管失去丈夫的痛苦如同沉重的枷鎖,但黃丹仍然選擇勇敢面對。大兒子李玉剛已經年滿十歲,雖然年紀尚小,但已懂事許多;二兒子李玉忠才三歲,天真無邪;大女兒李玉蘭七歲,勤勞樸素;二女兒李玉青五歲,乖巧可愛;最小的女兒李玉瑩僅有一歲,正處於懵懂時期。
這個家庭的未來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黃丹決心爲孩子們撐起一片天。她深知自己肩負着巨大的責任,必須全力以赴才能讓孩子們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她堅信,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迎來美好的明天。
公公爲了這個家庭能多掙一些工分,每天都忙碌地工作着。黃丹則主動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她用愛和耐心呵護着每一個孩子,希望他們健康成長。
李玉剛雖然年幼,但他懂事乖巧,盡力幫助媽媽分擔家務。他知道家裏的情況,所以從不抱怨,總是默默地付出。看着媽媽辛苦的樣子,他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快快長大,幫媽媽分擔更多的壓力。
而妹妹李玉蘭,則因家庭條件貧困,從小就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她只能在家幫忙做家務,無法接受正規教育。這對於一個渴望知識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沮喪,而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期待有一天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