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2/4頁)
文墨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備一行人打算從雒陽城的南門入城,入城之前先去城外的太學門外看看聞名天下的石經。
這些石經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經。只不過這個時候大家還沒有稱呼它爲熹平石經,而是稱之爲“太學石經”。
歷史上熹平石經一共刻成了四十六塊石碑,每塊石碑高三米多、寬一米多,一共刻了二十多萬字。這麼大的工程量當然不是一下子就弄好的,而是今天弄一點、明天弄一點,隔個三五個月就刻成幾塊石碑立在太學門外。前前後後一共花了八年時間才全部完成。
因此,太學門外前來抄錄經書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即使是不讀書的人,也時常跑來瞧一瞧,看是否有新的石碑被立起來了。
第一塊熹平石碑被立起來的時間是熹平四年的春三月,而如今已經是九月初了,早已有八塊石碑被整整齊齊地立在了太學門外的廣場上。
看着那一整排壯觀的石碑,阿備的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熹平石經在中華文化史上的地位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首開了官方刻石經典文獻的先河,而且對校對文書經典、規範文字語義寫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雖然秦始皇在世時統一了文字,但從秦朝滅亡到漢末這四百年裏,各種別字、通假字又開始大行其道。如果沒有熹平石經,後世的人們或許連一個茴香豆的“茴”字就要記十幾種寫法,對於經書裏的同一句話更是可能會產生上百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並且誰也不服誰的。
這樣下去,先是文化不斷分裂,再是人心不斷分裂,最後是土地不斷分裂。好不容易纔大一統的華夏土地將會割裂成千百個各自爲政的小國家,而這世界上也就將再也沒有什麼統一的華夏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