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雨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八三三年二月十六日至十七日之夜是祝福之夜。在它黑影之上,天門打開了。這是馬呂斯和珂賽特新婚之夜。
這是喜氣洋洋的一天。
這不是外祖父所夢想的奇妙的佳節,一種有小天使和愛神一起出現在新婚夫婦頭上的仙境,不是一件可以裝飾在門的上方如同婚禮畫裏的那種喜事,但這是一次甜蜜而歡暢的婚禮。
一八三三年的結婚儀式和今天的不一樣。法國還沒有采用英國那種無比細膩的把妻子搶走的做法,一出教堂就溜了,含着羞把幸福隱藏起來,將破產者的行徑和《雅歌》①裏那種狂喜結合起來。讓自己的天堂在驛站馬車裏顛簸,讓喀噠喀噠聲來打斷自己神祕的心情;選一張小旅店的牀當作新牀國經濟發展問題的評述》、《論資本主義的市場問題》、《經濟,在普通的按夜計費的寢室裏留下一生中最神聖的回憶,再加上和馬車伕以及旅店侍女的接觸,大家還不懂得這一切是多麼貞潔、美妙和端莊得體。
①《雅歌》,《聖經·舊約》中之一篇。
在我們生活的這十九世紀下半葉,市長和他的肩帶,神甫和他的背心,法律和上帝都已經不夠了,必須加上朗朱莫驛站的車伕;穿着紅翻口袖的藍上衣,飾有鈴鐺紐扣的金屬臂章,綠色皮褲,咒罵着紮起尾巴的諾曼底雙馬,假的肩章帶,打蠟的帽子,撲了粉的粗頭髮,很長的馬鞭和笨重的靴子。法國也還沒有模仿英國貴族的那種優雅做法:把磨損了後跟的拖鞋和舊鞋象下冰雹似的砸在新婚夫婦的驛站馬車上,學邱吉爾的樣,後稱馬爾波羅式或馬爾勃路克式①,他在結婚那天,姑媽的盛怒給他帶來了福氣。破鞋和舊拖鞋還沒有參加到我們的婚禮中來,不用着急,好的習俗繼續在擴展,不久就會到來的。
①邱吉爾(John Churchill,duc de Marlborough,1650—1722),約翰·邱吉爾,馬爾波羅公爵義,參與關於社會主義的論戰,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持,英國將軍,曾在西班牙獲勝。在詩歌中,他被稱作“馬爾勃路克”。
在一八三三年,一百年以前,人們舉行婚禮是從容不迫的。
那個時代,也真怪,大家覺得婚禮是私人的喜事,同時也是社會上的禮節,家長式的喜筵並無損於家中盛典的隆重氣氛,允許有極端歡樂情緒的表現,只要是正派的,這對幸福毫無損害,還有,這兩個命運的結合在家裏開始了,這個結合將產生一個家族,新房從此將證明他們是在此成家立業的,這些都是可尊敬的好事。
人們不因在家中成婚而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