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浮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所以會說起股份的事情,趙浮生是有着自己的考慮在內的。
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小恩可以湧泉,大恩即如大仇。人性經不起摔打,拷問,誘惑。那些能做到情錢兩訖的,或許都是智者。
最簡單的道理來說,趙爸和他的戰友們,或許現在大家能夠接受合股的事情,可等到超市做大之後,衆人的心,還會像現在這樣齊麼?
十幾家的股東,到時候要怎麼分配權力?誰還沒有個三親六故,狐朋狗友,到時候都想在這裏面伸一把手,分一杯羹,要怎麼辦?
很多事情,發生了之後,我們並不願意記述下來,因爲我們清楚的知道,雖然這些事情的過程值得被人知道,但記錄這件事的過程,會使自己不得不再去經歷那些痛苦、焦灼、疑慮,乃至背叛。
趙浮生不願意去和父親把事情說的太深,是因爲他覺得,現如今父親和他的戰友們,正處於創業的初級階段,如果自己把某些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擺在他們面前,會讓長輩們原本真誠的友情,蒙上一層金錢的外衣。
人的成長一般來說,都是一個單向道,就是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謙卑,越知道敬畏,越具同情和同理之心,越有重量感,這纔是成長。但是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形,有時甚至會發現自己曾經尊重,認可的人越不自知,也越不知人。
爲什麼人會有這種情形?
可能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周圍人對自己的認知本來可以協調和平衡自知之心,但因爲把自己看得太重,因此就只能接受認可自己,排斥否定自己的,長此以往,在自身周圍會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全部是“推重”自己的,因此也就越發看重自己,也就成爲一枚早已失衡的尺子,把自己的一厘米當別人的十厘米,換言之,別人的十厘米也就是自己眼中的一厘米。遇到很多這樣的人,本身很有才華,最後囿於不自知,找不到方向,迷失自我。
趙浮生現在就常常警醒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人,所以他告誡自己至少要做到兩點:一,不做別人的老師,也不做別人的師父。不認學生和徒弟;二,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自己,或自己特別喜歡一個人,先後退,保持一定距離,距離感是最大的客觀。但是做到這兩點是否就能自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