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浮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獵物名單包括:雅虎、時代華納、維亞康姆、蘋果、摩托羅拉、米高梅、德士古石油公司、納貝斯克、西聯匯款等諸多巨頭。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而且,伊坎很不喜歡巴菲特,兩個人不止一次產生過爭執。
而他們的爭執源於兩種投資理念的衝突。
巴菲特代表的是價值投資。他總是選擇有價值的企業進行長期投資,通過企業的成長和複利獲得超額收益。他與管理層是共贏的,因而總能達成某種默契。
伊坎代表的是激進投機。他喜歡選擇被低估的企業,通過惡意收購等方式迫使公司按照自己的意圖迅速改變以提升股價。他總是站在股東利益的一方,常常與管理層發生直接衝突。
而趙浮生,恰恰屬於價值投資的那一類人。
這正是他所擔心的。
其實,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理念和伊坎很接近。受導師格雷厄姆影響,在代客理財階段以及伯克希爾早期,巴菲特推崇“菸蒂股”(被低估的企業)投資。買進菸蒂股後如果不漲,就持續買到入主董事會甚至控股地位,最終推動公司價值實現,獲利退出。
可是,這種投資方法需要爲這些不算優質的企業勞心費力,且這種便宜股後來也很難找到,因此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巴菲特逐漸放棄了這種投資模式。
伊坎就像是平行時空裏的另一個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