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顏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劫》這部電影並不出名,它以晚明時期的內憂外患爲背景,李自成攻打開封,全國瘟疫橫行;又以遊醫吳又可的角度,看到了亂世殘酷的事實:雖然有英勇的將軍和醫術高明的醫生,也無法挽救明朝內裏的腐朽。
但也是這時,吳又可的《瘟疫論》誕生了。
歷史的殘酷感和厚重感在電影的質感裏撲面而來,電影本身的場景非常還原明代晚期。
與之相對的,就是這麼去演繹的問題。
楊栢安選擇的切入角度不是其中的角色,而是一個旁觀者。以全知的視角去看這一場災難,以及在歷史趨勢面前,人們的努力是多麼悲壯但又微不足道。
“我想知道你爲什麼會選擇這首歌,或者說,這個故事。”勞瑞好奇,“會不會對於你來說太沉重了。” “可能正是因爲它的沉重,我纔會選擇它。”楊栢安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即使一個有再多的人看不見百姓疾苦,也會有人爲之前赴後繼。”
“我們不是去歌頌悲壯和殘酷,而是去敬佩那些不斷探求真相、努力爲了心中的志向,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人。”
“爲了紀念他們和我們受過的苦難,我們纔會記住這些犧牲,纔會感覺到悲傷。我覺得它中間蘊含的悲傷很沉重,這也是我沒有嘗試過的風格……我想試一試。”
“我想我明白了。”勞瑞聽完楊栢安的回答,點點頭,“安,你是很犀利的選手,我也相信我們有實力把它演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