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顏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和短節目不一樣,楊栢安的自由滑更多是以芭蕾的動作打底。開場像處於休眠狀態,楊栢安垂首,看着冰面。
隨着清脆的“鍾”聲響起,楊栢安抬頭、邁步,手上是芭蕾的動作,腳下也不含糊,很快就進入了第一個夾心跳。雙手上舉,節奏很不錯,橫跨大半個短邊的視覺衝擊也非常直觀。
接着的跳接燕式旋轉和短節目的配置一樣,看變換的姿態和速度,王曉算是又鬆了一口氣:定級應該上去了。
由於音樂節奏歡快密集,楊栢安幾乎沒有哪一個身體姿態是保持不變的,約等於她真的在冰上跳芭蕾——雖然是芭蕾化用的動作,而且更多借用了亮相和手部動作。
這就是這套節目難的原因。
其實不管是帕格尼尼的協奏曲還是李斯特的《鍾》,都有一種濃厚的“炫技”意味。所以勞瑞編舞的時候,也給楊栢安加入了很多複雜的步法。
比如這個步伐銜接後,轉三進入的勾手三週。
好看是好看,執行分也是會往上漲,但真的累。但楊栢安毫不懷疑如果不是這一套節目逼得,她也不會進步這麼快。
緊接着就是一段定級步法。和短節目添加了古典舞的旋轉元素一樣,除了很多的轉體步,勞瑞也添加了芭蕾中的旋轉以及大跳元素。而且在“炫技”的理念下,勞瑞還幫她編了一段單足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