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沒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從15歲就開始學習作畫和雕塑,從18歲發表成名作算正式入行起,截止到目前爲止創作的作品不下300件,除去退回的數量,流入正經藝術市場的也就60左右。”
她列出一串數字,聽得人一時有些頭昏後,才發問:
“60,幾乎全是展現負面情緒的作品。你明白這意味着什麼嗎?米斯達。”
“……比起正向的情緒,大家更欣賞負面?”
她表情緩和一點,點頭繼續說:
“是的,這就是我發現的規律之一。相比起分享快樂,人們普遍更傾向於挖掘他人的痛苦。具體舉例,譬如我看到一個人在笑,我只有【有什麼可高興的】【他的快樂與我無關】的想法;但如果看到一個人痛苦,我會好奇並想探究【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遭遇】……這就是人性吧,快樂很難共享,但痛苦……痛苦有種獨特的魅力,人生中那些幸運和快樂很難被銘記,然而痛苦的記憶卻總能夠延綿很久很深。藉由痛苦的共鳴往往能夠讓人獲取撫慰——無論是出於幸災樂禍還是共勉的心理。”
這一大通突如其來的感慨拍打得米斯達腦闊陣陣發麻。
他幾乎很快就要想到些什麼不美好的記憶,立馬壓下了那種衝動後,好一會兒反應過來,才遲疑地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