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你接受病人和家屬的道謝,甚至向你下跪,說你“恩同再造”,送你“妙手華佗”的匾額,四處爲你宣傳…於是,你的名聲更響亮了!生意更好了!病人更多了!只怕有一天你死,病人們都會排隊送葬呢!只是,我請問你:下一次,又碰上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還有,你的學生、助手看在眼裏,改天他們當了家,碰上這類情況,他們又會怎麼做?再往壞一步想,如果一個醫生把小事做大、把小毛病說成大毛病、把小手術變成大手術,發現非但病家會加倍感恩,而且可以加倍收銀子,甚至加倍安全,你會怎麼做?
比如你是腸胃科醫生,起初你只是判斷錯誤,“切開來”,才發現是胃潰瘍,而且不嚴重,喫喫藥就能治好。套用前面的“思考方法”,你會乖乖縫回去,再向病家道歉,說你沒看清楚,接受病家責難;還是乾脆來兩刀,把那潰瘍的部分割了,然後對病人報告:“您放心!手術很成功,而且不是惡性腫瘤,不會擴散,您放心吧!”接着是病家的厚禮與“三呼萬歲”?
看病,本來就有許多“心症”與“推論”。什麼叫嚴重?什麼叫輕微?完全由醫生判定。比如乳癌,只是把那癌症相關的地方切掉,還是切除之後,外加化療,又或乾脆把一整個乳房都切了。更甚一步,你可以諮詢病人的意見:“既然一邊有乳癌,家族又有這類的病史,是不是兩邊都切掉?一勞永逸嘛!”
病人如果選後者,你動兩邊的大刀,手術費多得多。沒人能說你錯!因爲這是你的判斷,也是病人的選擇,世上任何人都不能硬說你錯。多少不必要的手術,就這麼出現了!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句早年臺灣醫界的“黑色幽默”:“xx地方出來的沒胃、xx地方出來的沒甲狀腺、xx地方出來的沒子宮。”這裏面的“xx,都是有名的私人醫院,由大有名氣的醫師動刀。
你可以想,正因爲他專門、又有名,所以這類病人都往他那裏求醫,他自然手術多些。他們都是在必要、必須、救人第一的選擇下,把病人的胃、甲狀腺和子宮切除。而且,因爲他們是專家、是名醫,特別安全。換做別人動刀,只怕病人還會死在手術檯上。你當然不能怪他們做了這些“整個切掉”、“一勞永逸”的大手術。只是,如果有個審覈評估的團體;如果像今天的好醫院,事後能把案子拿出來檢討、做病理化驗;又如果,旁邊其他的醫生能適時表示意見,那些手術都有必要嗎?
談到醫院小組開會檢討和病理化驗,如果每個醫院能確實執行誠信公佈,亂開刀的情況應該能避免。
這個故事完成之後,我特意去請教一位婦產科的名醫。他說他雖沒聽說相同的事情,但知道有個類似的案例--
病人確實有子宮肌瘤,而且已經相當大,但是醫生爲她動完子宮摘除手術之後,切下來的組織送去做病理化驗,赫然發現肌瘤旁邊有個很小的胎兒,結果鬧上了法庭,醫生被修理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