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27個人很快就針對不少原則達成了一致。
比如鄧愛倫最後提出的那幾點——所有人都認爲,人類的“天下大同”需要在數字時代實現,也只有在滅頂之災之前,大家才能真正將彼此視爲同類。
所有人都認爲,知識的載體——書籍和與人類七情六慾相關的文娛活動相關數據要保留,原本背井離鄉的數字化人類就已經十分悽苦,不能沒有歷史的記憶和肉體以及精神的慰藉。
所有人也都認爲,社會秩序的維護力量——比如公檢法體系等相關數據也得保留,畢竟需要對抗可能產生的罪惡。
然而,在其它原則之上,人們便各有各的見解。
爭吵來爭吵去,最後分爲兩大陣營。
一大陣營以鄧愛倫爲首,主張保留生產力直接相關的要素,比如水電煤氣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基本的農林牧副漁、科技和工業能力,以及教育醫療等相關數據要保留,在此基礎上,其它的能刪則刪;另一大陣營則以格斯理事爲首,認爲應當優先保留與政體和文化相關的數據,比如政府部門的設置、各類自然和文化遺產、宗教信仰、經濟學理論等相關的數據。
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投票制來決出勝負。
而鄧愛倫陣營以14:13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