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起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今年他們不用再像以往那麼辛苦。那些跟着莊清梵跟謝東和一起幹活的男同志,還有一些受到過姜棉指導的社員,知道姜棉他們的自留地開始忙活的時候,紛紛過來幫忙。
等到生產隊的春耕農忙一過,莊清梵和謝東和又開始離開鈴木生產隊,被其他的生產隊請去建造沼氣池了。
姜棉和楚嬰今年倒沒有去年那麼忙。有了去年的經驗,那些負責養豬的飼養員們,自己也琢磨出一點經驗了,只有在出現一些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纔會找到姜棉和楚嬰。
不過沒等她們清閒幾天,公社的書記杜丘山就找上門來。
杜秋山見過姜棉,大致看出她不是那種喜歡拐彎抹角的人,一見面直接就說明了來意:“姜同志,你們帶頭搞出來的那些養豬的配方和方法很不錯。我聽到了不少反饋,凡是跟你們學習了,按照你們的配方和方法來餵養的,每頭豬增重都非常明顯。這麼好的方法,不應該只侷限於一個生產隊或者一個生產大隊,更應該向全公社,甚至更大的地方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爲國家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那咱們就先從眼前開始,先向全公社推廣,怎麼樣?”
姜棉聽了笑了笑,不愧是當幹部的人,話說得真漂亮。
姜棉也沒拒絕,這些配方和方法,她既然拿出來了,就料到會被人知道,鈴木生產隊的飼養員和社員教了,附近一些生產隊的人也教了,沒道理其他的不教,而且還是公社書記出面來請。
講一次是講,講多幾次也是講。而且又不是白講的,公社還給補貼,比在生產隊裏下地要強得多。
於是她和楚嬰對視了一下就同意了杜秋山的提議。
先在公社開講幾天的理論認識,再分區域地挑選一些生產隊的養豬場作爲實際操作的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