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某一年,每個人都會埋下一顆人性的種子,
我們會一起看它慢慢發芽,然後各自忙着瘋長,
漸漸地,忘了關注彼此,
再回頭才驚覺:你怎麼變了?
“我叫郝迴歸,你看到的我,並不是我自己喜歡的樣子。”
郝迴歸,36歲,是教了8年馬哲的大學老師。18歲之前,郝迴歸的名字叫劉大志。18歲的某一天,劉大志的父母正式離婚,當時電視上正在播紀念香港迴歸的新聞,他的媽媽郝鐵梅就直接給劉大志改名爲郝迴歸。
大多數人提到郝迴歸,都會先嘖嘖稱讚郝鐵梅管教得好。
高三前,郝迴歸的成績一塌糊塗。不知怎麼,到了高三,突然有點兒醒悟,靠着爆發式的學習和郝鐵梅用全家2萬元積蓄換來的“定向培養”加分指標,郝迴歸終於上了大學。入校那天,郝鐵梅告訴郝迴歸今後一定要把握機會發憤圖強——考研、留校,成爲大學老師。不忍心再讓媽媽失望的郝迴歸一步一個腳印,朝着那條指明的道路前進,真的成爲一名高校教師。從那一刻起,郝迴歸大學教師的身份就成了郝鐵梅翻身的資本,也成了鄰里鄉親口中的榜樣,甚至連他自己也認爲自己的人生圓滿了。
一年、兩年、三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地上課,其他同事開始利用更多的時間研究課題、撰寫論文、晉升職稱;四年、五年、六年,同事們繼續追求着更多目標,郝迴歸依然教着馬哲。眼看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學校照顧性地讓他成了講師,可每天依然要上八節課,人生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他嘗試着跟領導說自己也想有更多時間做課題研究。領導說:“迴歸啊,我們很需要你這種踏實的老師。這樣好不好,等明年我們再招一位馬哲老師就解放你。”
郝迴歸信了,熬過第六年,直奔第七年。第八年,領導也換了,誰都想不起來要對郝迴歸的未來負責。他想過很多次辭職,可是剛嘗試說出心裏的感受,周圍熟人就說:“大學老師!那麼好的工作你都不要,腦子是不是壞了?做什麼研究,穩定才最重要。”他有幾個高中死黨,一起逃過學,抄過作業,打過架,彼此知根知底,只有他們才能理解郝迴歸心裏的痛苦。他的表妹夫陳小武,賣豆芽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湘南農貿市場的大老闆。郝迴歸對陳小武說:“小武啊,我這大學老師的工作怕是做不下去了。”話還沒落地,陳小武就拍着他的肩膀說:“是不是工資特別低?我前幾天從查干湖搞了批魚,一來一回淨掙20萬。你有文化,乾脆幫我去管這個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