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長楓敲了下我的頭,略帶玩笑的口吻說:“放心了,我是你哥哥,又不是傻子。”
“哈哈……”我笑着跟他告別,帶着露種返回了玉清觀,露種送我回去後,也回了城裏的小院。
臨近年關,玉清觀裏也異常忙碌,需要縫製新的道袍,還要裏裏外外徹底清掃道觀。因爲男道童們對針線不熟,縫製道袍的活就全部落到了女道童的身上,不過師兄們也主動把清掃的活都攬了過去。
林噙霜也來幫忙,道童的衣服不需要繡花也不需要多麼複雜的針法,絮上新的木棉花,不到一天的功夫一件道袍就做好了。至於爲什麼衣服裏絮的是木棉花,不是棉花,因爲玉清山上沒有棉花。不光玉清山,汴京郊外也很少。
普通百姓家都是絮的這些,還有絮柳絮、絨花的,好一些條件的會絮鵝毛羊毛。窮一些的就用稻草填充棉衣過冬。除了這些,還有用油紙做衣服抗風的。
棉花可是好東西,爲什麼不用?這個吧,主要是跟這個時候棉花種植產量低有關,再加上人們紡織棉花的技術也不行,織出來的棉布很粗糙又貴,所以導致種植的就更少了。之前在蘇杭遊玩那次倒是見過細膩的棉布,聽說是在瓊州那邊傳過去的。想來他們當地人定是懂這方面的技術的。
不過很可惜,我跟長楓沒能去成,自然也沒能學得這一技術回來,這依然是我的一大遺憾之一。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想去一趟,一定要想法子學到這項技術,在中原這邊大肆推廣開來。這樣窮苦人家的冬天就能好過一些了。
此時的人們還是一樣,富穿絲窮穿麻。玉清觀雖然不窮,可生活各方面十分節儉,普通百姓穿什麼我們就穿什麼。我怕林噙霜適應不了,便悄悄買了絲綿和絲綢給她做了個小襖子穿在裏面。知道她腿腳怕冷,買了皮子做了護膝套到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