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揚州還好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又因爲推廣棉花這種經濟作物的普及,大部分有地的農民都能喫上口飯。倒也沒有多少去申請青苗貸的。可其他地區的農民日子就不好過了。
第一年拿到銀子很開心,藉此也能捱到秋收,可秋收之後這筆錢連帶着利息都要還,再加上上交的稅等,所剩糧食依然無法捱到下一個秋收,只能繼續使用青苗貸,週而復始,貸的越來越多,農民只會越來越窮。
其實這個青苗貸本意並不壞,它有它的優勢,比那些富商所放的貸款要低很多。只是處在一個封建制度下的王朝,對底層農民來說只是飲鴆止渴罷了。
朝廷也給各州府設了任務,蘇五仁並未因爲政績採用強制執行,雖數據上不好看,到底對百姓不是壞事。
因爲棉花的大量推廣,揚州,蘇州,以及周邊幾個州幾乎每家都會多少種些棉花,民間也出了很多給人彈棉花的小作坊。家中的女性更是普遍都會紡紗或織布。更是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紡織作坊,和染布作坊。
全國各地的商人都來江南地區收購棉品,銷往全國各地,更有一些商販將棉品販賣到西夏和遼國。帶動了整個蘇南的經濟。揚州更是靠着棉品一躍成爲除汴京之外,最繁榮的城。
賣的最好的還是揚州的“林氏布紡”,自然是因爲我們有最先進的技術,也是揚州城內最大的棉紡工廠,擁有女工一千多人,生產的棉布也是最細膩,最柔軟。再加上我們的機子也是效率最高的,秀秀雖然教了村民們家庭紡織的技術,卻沒有泄露我工廠的技術。而我們尋的那些工匠也都是簽了協議的,他們也有工匠精神,自不會泄露出去。
我知道,這技術用不了幾年也會普及開了,那些有實力的富商,在這之後也會投資辦廠。我們也只是佔了一個先機而已,手裏有了錢,就先搞事情。老百姓的事情主要就是衣食住行。這普通百姓保暖的衣服解決了,下一步就是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