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1/4頁)
梅子留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趙瑤君聽了這個問題,鬆了一口氣。她不是沒有理解能力,這種難度的古文對於她而來,讀懂也不難。
【謝天謝地,只要不是讓我寫字就行。那彎彎繞繞,作畫一樣的,我實在不擅長。】
她稍微挺直了脊背:“商君所說這段話的意思是,法度是用來愛護百姓的,禮制是爲了方便治國辦事的。所以聖人治理國家時,如果能令國家富強,便不必沿用舊有的法度。如果能夠使百姓收益,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
王綰點點頭,依舊沒有點評趙瑤君的翻譯,只是問道:“那公主對於這段話,有何看法呢?”
趙瑤君不假思索:“商君所言,我心中十分贊同。國情因時事而變,聖人治理國家,應該以當下的時局爲重,一切從實際出發。”
“我們當下適合用什麼禮制,便以何種禮制治國,當下適合用什麼法度,就用什麼法度。至於尊不遵循舊的法制和禮制?那就要看它能不能達成強國富民的目的。”
“治國本就無定法,拿百家爭鳴來說,無論是法家、道家、儒家還是墨家,我認爲只要對國有利,我們便無需拘泥,只管博採衆長,取其精華來用。”
其實這些話,後世隨便一個接受過教育的學生,大多都能說得出來。反正大家各抒己見,各有各的看法,雖在這幾家學說之中有自己的偏好,但也不會完全否定其他學說,而是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取中華文化的精華,棄其糟粕落後之處。
這些言論,若在後世則平平常常。但在如今,足以讓人驚喜。這便是時代和教育,給予趙瑤君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