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書的韓林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孫二孃的藥榆傳說
孫二孃,這位在《水滸傳》中以潑辣、豪爽着稱的女子,在史家坊種下藥榆,開啓了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
藥榆,看上去與平常榆樹並無二致,唯有秋後長榆錢這一奇特之處。而這榆錢卻毒性極大,人食之則死,畜食之亦亡,故被稱爲 “鬼樹”。在別處,藥榆樹難覓蹤影,唯獨史家坊岡上,它們傲然挺立,成爲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一切,皆因孫二孃而起。
當時,社會上蒙汗藥害人之事屢有發生,朝廷遂下禁諭,嚴禁制作和出售蒙汗藥,違者抄滅九族。一時間,蒙汗藥成了緊缺之物。孫二孃店內的蒙汗藥用盡,眼睜睜看着那些貪官惡霸從店中安然離去,心中甚是不甘。她憶起家鄉的藥榆可制此藥,便託人從山東老家帶來一包榆籽。然而,種下後卻遲遲不見出苗,原來是此地土質不適宜。孫二孃果斷差遣夥計,專程前往家鄉取土。消息傳開,家鄉百姓深受感動,此後但凡來此做生意之人,多則攜一筐土,少則帶一把土,日積月累,二孃店前的藥榆終於茁壯成長。
藥榆長成後,孫二孃製藥泡酒,那些爲非作歹之人再入住她的店,便如壇中之王八,插翅難逃。有趣的是,每當壞人經過,店前的藥榆便會搖頭擺枝,發出奇特聲響:“來啦來啦,殺殺殺……” 孫二孃聽到這聲響,便格外留神,絕不放過一個壞人。
“七七事變” 後,有一年夏天,幾個漢奸帶着一隊鬼子下鄉討伐。天氣悶熱,他們來到岡子上乘涼,忽聽樹上一陣 “噝噝” 作響,轉眼間,滿樹銀花玉墜,棵棵藥榆竟長出串串榆錢。漢奸們樂不可支,紛紛爬上樹捋榆錢喫。鬼子兵見狀,也眼饞不已,咿哩哇啦地索要。結果,一下子毒死了十幾人。鬼子小隊長氣急敗壞,讓人砍倒了藥榆樹。但樹倒根還在,不幾年,藥榆樹又重新長了起來。老百姓驚歎不已,編成順口溜:“藥榆藥榆二孃種,身上長着二孃的性。二孃在世除惡霸,藥榆也不饒過鬼子兵。”
孫二孃的藥榆傳說,不僅展現了她的機智勇敢和懲惡揚善的精神,也爲那個動盪的時代增添了一抹傳奇色彩。
(二)公孫勝的酒後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