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難以化解的灼痛——讀陳行之新作《危險的移動》 (第3/3頁)
陳忠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危險的移動》無疑是把握住了生活發展到今天的脈象的作品。陳行之呈現給我們的令人灼痛的“危險”,自然在於引起社會的審視;處在這種“危險”中而不自覺或者麻木,又是更深一層的“危險”。這裏,我又感知到作家陳行之面對生活面對民族未來的強烈的責任心,由此而理解作家保持思維的敏銳性和思想穿透力的原動力。這是作家應當獲得社會和讀者尊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危險的移動》的骨架是現實主義的,有一個大致依時序發展的故事,其中幾個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畫,有一種鞭辟入裏的透徹和鮮明,成爲誘惑和引發我閱讀興趣的關鍵。我在翻譯作品和本土作品的閱讀選擇中,最易引發興趣的是對過去或正在進行的生活發出透闢有力的獨自聲音,人物形象心靈歷程讓我發出呼應以至稱絕的作品。那一刻,我會感到自己被點亮了,從混沌裏一下子走了出來,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我會充分感受到小說閱讀的意義和美的享受。《危險的移動》的閱讀即如此。
時下的有些小說似乎陷入了某種誤區,成堆成垛地堆積鋪排某些陳腐的生活習俗,某些怪異的甚至不堪的細節,還要罩上一縷魔幻的時髦色彩,以爲這就是文化。我感覺到了這類作品裏思想力量的軟弱,自然很難喚起閱讀的興趣。《危險的移動》卓爾不羣,就在於作者所揭示的人物心靈各個層面的逼真和鮮活,這是陳行之的獨自發現,也是我對現實主義創作獲得自信的一個文本。
《危險的移動》的語言魅力,是不斷激發我閱讀的重要誘因。通暢準確的敘述語言,富於彈性和質感,通體呈現着睿智與沉靜的敘述姿態,可以看到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作者的情懷。人物對話的精彩,取決於對各個角色心理脈象的準確把握。準確纔有生動,纔有個性的突顯,纔有藝術的質感,纔會對讀者產生可信和閱讀興趣的誘發。我在感知陳行之透視人物心靈隱祕的敏銳的同時,也很欽佩其語言表述的老到自如。它絕不是那種時下常見的爲顯示語言風格而故意強做出來的矯情語態。語言是小說的載體也是作家手中的工具,是作家完成創造的最直觀最外化的形態。作家在醞釀某種新的創作時的諸多圖謀和設想中,大到鴻篇鉅製,小到千字短章,都有一個語言選擇的過程,即要選擇尋找到最適宜表述新的人物新的體驗新的情緒的語言結構和語言姿態。這是寫作者的常識,也是寫作者的基本功夫。魯迅不可能用寫阿q的文字去寫祥林嫂,也難以用《秋夜》的語言去寫《社戲》。陳行之在《危險的移動》中選擇了負載半官半文知識分子生活形態心理情緒的最恰當的小說語言,透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和情緒,如同我們從魯迅截然不同的文字形態裏感知他對阿q和祥林嫂絕然不同的情緒一樣。從過去讀陳行之的中短篇小說得到的印象,到這次再讀《危險的移動》,單就語言而言,他的確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飛躍。語言風格的選擇或者形成,從純粹寫作的角度來說,當是作家走向成熟並彰顯成熟個性魅力的重要標誌。
在我的印象裏,陳行之從小說創作發軔之初,就是一位呈現着直面社會直麪人生姿態的作家。《危險的移動》最終證明他的眼睛一直關注着社會現實。他的筆觸一直沒有離開當代社會的潮湧和病相。
我想到傑克·倫敦。人們評價他是一位“終生都把手指緊緊按住生活脈搏”的偉大作家。我喜歡這樣的作家和他們對生活有獨到開掘的作品,自然與我寫作的興奮點趨同有關,絕無排斥和輕視那類蟲鳥花草趣味的作品的意思,讀者欣賞趣味的需要是多向的,觸發作家創作的興奮點也是大相徑庭的。然而,讀者羣中確有較大一個羣體喜歡閱讀離自己生活的時代較近的作品,尤其是對既富於前進活力又呈現着某些紛繁渾濁的時下生活發出深刻的獨自聲音的作品。
《危險的移動》當屬這類傑作,相信它會引起讀者的共鳴。
2004.12.9 二府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