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2/3頁)
紅杉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掌櫃有點擔心,“別家的布店曾經這樣做過,但成衣的銷路好像不行,銷路差的多半是貴重的好料子,成衣價格不會很低,能買得起這樣料子的,家裏有專做女紅的,不一定看得上別人做的”,秋掌櫃笑着說:“尋到好料子進貨蠻難,且進價會越來越高,萬一成衣不好賣,就扁擔沒扎、兩頭失塌咯!”
哎呀,忘了這是商業不成熟的時代,生產力不發達,不是想買什麼就能買到,凌霜思忖,先前想到的“盈虧平衡點”之類,對小本生意不合用,找到穩定的進貨渠道很重要啊!
-----------------
縱貫三千餘里的大運河,串連起各個地區,生活在運河邊的人們,得益於南來北往的運力,跑買賣的人家比較多。
臨清縣的一戶譚姓人家,老太爺帶着兩個兒子過活,老人早年間勤謹辛勞,掙下錢送兒子們到私塾唸了幾年書,蓋了個兩跨院。孩子大了各住一個跨院,張羅着給他們成親後,自己積勞成疾一病而去,老人去世前囑咐二人和睦互助,指望着家業發達。
殊不知樹大分丫,老大跑小買賣喜歡帶上老二,老二嫌奔波辛苦,到鎮上的商鋪裏當了夥計。所以兄弟二人比鄰而居,卻各有心思,等老二一家將跨院賃出去,搬到鎮上住了,兩家漸漸的不太來往。
譚老大心知兄弟看不上自己,奈何自己沒本事,看別人倒騰碗碟器具賺錢,自己奔波幾年沒掙到什麼錢,他苦悶地只是喝酒,老太爺有位許姓舊友看不下去,說他道:“世侄如此一味窩在家裏,有多少積蓄也經不住日常嚼穀,不如隨我去金陵買些布,回來到鎮上再出手賣出去,刨去路費,雖不能掙大錢,但只要勤快些,積少成多,維持你們的開銷還是可以。”
一席話聽得譚老大又慚愧又驚喜,哪會不答應?對着許叔作揖道謝,兩人去河邊找了個侯姓艄公定下他家船隻,約好次日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