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聰明人之間不必多說,李晁奚自然明白他爲何願意主動做這個引芯。
戚思彥其人,是魚龍混雜的朝堂之上的一股清流。他聰慧敏銳,既看得透時局變化,又能爲聖上排憂解難。爲人正直,卻又不至太過單純。
他主動承擔此事,無非是看不慣有人揹負着冤情受苦,順道還能還了當年故淵門助戰西北邊境的恩情。
戚思彥主動挑起這件差事,倒是給李晁奚省了不少麻煩。
之後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
永安二年五月,大理寺少卿戚思彥於朝堂之上提出陳年卷宗之疑點,求請聖上重審前朝舊案四十餘件,朝野上下震驚不已。
朝堂立時分作兩派。一派爲天子心腹之臣,皆贊成此舉。另一派則極力反對,痛斥戚思彥心懷不軌,甚至污其篡改卷宗,求請聖上奪其官位。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刀光劍影,戚思彥也成了衆矢之的。
可戚思彥昔日在朝堂之上,即便面對奸佞權臣梁朝越的針對刁難,面對滿朝竟無一人敢爲其說話的無援局面,亦不曾退縮半步。而今對上這幫身無本事、只會保全自己的小人,又豈能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