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寒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家都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利,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驛站的存在,就顯得尤爲重要。驛站是古代傳遞軍事情報的重要途徑,也是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明初對官員免費使用驛站有嚴格的規定,加上吏治甚嚴,幾乎沒有官員膽敢以身試法,驛戶們的日子還算勉強過得去。”
“但到了百患叢生的晚明,許多根本沒有資格享受驛站的官員甚至家屬,紛紛染指驛站。一是利用驛站的免費運輸,除了運送自己的行李外,還給其他商家承運物資。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史書記載,每有官員過境,轎子有一、二十乘,扛有八、九十抬,多的用民夫二、三百名,少的用馬四、五十匹。”
鐵連平悠悠的道:“古代的人真會享受,一個人飛黃騰達,要幾百個人來伺候。”
楊飛沒有接話,繼續說道:“不喜歡騎馬或不會騎馬的官員,大多數出行靠坐轎子。因沒騎馬,要向驛站收取‘馬乾銀’,什麼是馬乾銀呢?意思是我沒騎你的馬,你得把那筆省出來的錢給我。偶爾有官員騎馬,則要向驛站收取‘惜馬錢’,意思是我騎了你的馬,才使得你的馬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你也要給我孝敬銀子。”
魏新源道:“那不是胡鬧嗎?不給他們錢呢?他們是路過的官吏,還能怎麼樣?”
楊飛淡淡的道:“一旦驛站不交納這筆千奇百怪的費用,官員們就會想盡辦法折磨馬匹,要麼割馬耳,要麼斷馬尾,甚至把馬折磨死。”
大家面面相覷,爲人性的黑暗和扭曲感到心寒。
趙文波問道:“那這筆開支,是誰來負擔呢?是朝廷嗎?”
楊飛道:“明朝驛站的維護和運行,都由民戶按田糧的多寡來負擔。驛站的馬匹,也是周遭農民提供的,而民衆到驛站當差,爲來往官員免費服務,本就是一種徭役,包含不公平不合理的成分,卻還要受到如此這般的折磨與傷害,自然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到後來,驛站是十夫九逃,十馬九缺,經營不下去了。”
故事講完了,能懂的人自然三思,不懂的人也在想這個故事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