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細說王莽改制1 (第2/6頁)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莽在改制中,王莽食古不化,竭力復古,最終導致改制的失敗。
王莽一向認爲,“承天當古,制禮以治民”。是以做了大司馬成爲宰輔後,“議論決斷,靡不據經”。
新朝建立後,他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每有所興造,必欲依古得經文”,把一切政令、設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禮》幾乎是王莽新政的藍本。
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對歷史上的大儒們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羨慕不已。
爲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在始建國元年,王莽下詔實行“王田制”。
王田制的名稱取法於《詩經》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並不是王莽的王。
雖然很多人是那樣認爲的小王有私心。
王莽詔書稱:“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這就是王莽的“王田制”,其核心是變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爲封建土地國有制,企圖以此來遏止土地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