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王凌:
看了你在《知識分子》上發的文章,覺得很有啓發。
我相信你的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在傳統社會中的中國經濟是一種爲大多數人求溫飽的存活經濟。從它與環境、生產方式、思想文化的適應等方面來看,這種經濟是相當成熟而且完備的。
2.存活經濟的生命力。如你指出,清代的經濟不存在窮途末路的問題。在人口的壓力下(或曰生存的壓力下),這種經濟也能繼續變革,以延長其壽命。
3.存活經濟內產生的異己力量遭到政治權力的扼殺,如對工商業限制等。
這些觀點我都是同意的。有一些現象可以作爲佐證:
1.馬克思說,資本是膽大包天的東西,而在傳統社會中國工商業者手中,資本是膽小如鼠的東西。北京城裏百年字號很多,要是在美國,百年字號一定會大得不得了,中國商人一般沒有把生意做大的膽子。可見傳統工商業的味道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不一樣,要放到存活經濟的背景下解釋。
2.積累。在中國積累不可能轉變爲資本,因爲都是生活資料的儲備(如你所言)。
3.回到第一個問題,在中國人一般不敢把生意越做越大,但是敢把地越買越多。買地和存糧食還是一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