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進了松江二中要住校,無父母管教,很幸福。我每天上課看書,下課看書,圖書館的書更是被我掃蕩乾淨,只好央求老師爲我開放資料庫。中午邊啃麪包,邊看“二十四史”。爲避免我的文風和別人一樣,我幾乎不看別人的文藝類文章,沒事捧一本字典或詞典讀。
看了書後,我卻懶得寫。我最恨人家看了一本書就像母雞下蛋,炫耀不止。我美其名曰自己乃是多看少寫。
我的性格里叛逆的因子太多,所以我的文章從來都有攻擊性。松江二中裏幾位資深的語文老師都被我筆伐過。我喜歡在各種書裏找錯誤,甚至教材裏也被我找出不少。同學們常看我的週記,說:“韓寒,罵得好!罵出了我們的心聲!”我覺得這句話很可笑,既然如此,你們怎麼不敢指出?這世上正義的人比比皆是,爲什麼報道里有那麼多的見死不救?這些都源於人性裏的懦弱怕事。一進松江二中,我很好奇,廣播站、合唱團、文學社、校刊編輯組都參加了,後來一個一個退出,因爲這些都很花時間,況且會議不斷。我痛恨套話,開個會要感謝半天,感謝好後檢討半天,真正的內容大家會後討論!真是佩服他們,從一局象棋比賽裏可以看出科教興國、愛國傳統;一篇缺乏創見的小論文裏可以反映出改革開放20年之成就……我自命博古通今,聯想卻不及他們發達,自嘆不如,水平有限,還是退出來再安安心心讀些書比較好。
我覺得文章如何寫好寫壞不見得是作文課上聽出來的,而常常是從各種書上看來的,水到渠成,看多了自然下筆如有神,而不至於一篇文章寫好,筆已經被咬得不像樣子。名師未必出高徒。
這裏有一個矛盾:真理往往是在少數人手裏,而少數人必須服從多數人,到頭來真理還是在多數人手裏,人云亦云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第一個人說一番話,被第二個人聽見,和他一起說,此時第三個人反對,而第四個人一看,一邊有兩個人而一邊只有一個人,便跟着那兩個人一起說。可見人多口雜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許多是衝着那裏人多去的。
我是那第三個人。雖然可能討人厭,但我始終堅守我的風格。我不夠謙虛,老師常說我不尊重人,筆無遮攔,品德等級頂多“良”。我不在乎這個,一個人的品德根本不是優良中差能概括的,常有人勸我:“你太直話直說了,不會做人啊!”——看,人多力量太大了,連“做人”的概念都能扭曲。我只是照我的路走下去,偶爾也會被迫補理科,力求及格。我感謝兩個人:一是我自己,讀許多書;二是我父親,允許我讀許多書。
補記:此文是被逼所寫,當時以爲看書是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後來又明白,其實未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