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秦國的最新制度規定,各部門每兩旬都要抽出一個休沐日去秦國咸陽學宮講學。
最初這種制度的誕生所針對的並不是尋常學子,而是各部門小吏,這幾年秦國各部門間的改革頗多,用文字說不明白,一個個解釋又太過於繁瑣,將人聚在一起一次搞定最有效率了,而且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敲定各部門的鏈接,沒錯,這種講座最初其實就是職業培訓來着。
之所以借用學宮的地方是因爲學宮的講堂有擴音效果,不用扯着嗓子吼。
但後來衆人發現,學宮的學生對於秦國官吏的運行模式以及最新的政策非常好奇,這就表現在門口常有偷聽的……
會去講學的官吏基本都有一定年齡,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最喜歡好學的學子,更見不得這些人無處可學的模樣,於是有了第一個心一軟放人進來的,後頭便如開閘一般再也關不上閘門啦。
在荀卿的牽線之下,漸漸職業培訓便發展成爲了如今的這種講學情況,兩月一次對於一個部門來說也不算太大的負擔,一個部門裏頭那麼多人,排到個人恐怕一年都輪不到一次。
樂爲人師是人的本能,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來,小吏們對於去參加教學非常熱衷。而對於學生們來說,能夠在最初就接觸到秦國的中樞系統並且瞭解其職能對他們而言自然也是一個極佳的學習機會。
去講授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可以說說自己工作時候發現的方法和遇到的問題,說說本部門最近的新政策,只要不涉及機密,哪怕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就職經歷甚至給自己部門打打廣告也是可以的。
但就算說課內容再隨意,像呂安這種在上課之前搬出來一個巨大的木盤子架在堂前的也是少數。
呂安是秦國的治粟內史,二千石,算是秦國的高級中央管理層,講學這種事情按理是輪不到他上的,畢竟他也算是大佬了,大佬怎能輕易出場?否則別的部門大佬要多尷尬。這也算是官場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