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或許我可以試一試 (第1/3頁)
聖海城的魏東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碩然,雖然沒有生長在那個瘋狂的十年浩劫的年代,但是作爲一個現代靈魂的穿越者,來到了六十年代,他對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歷史還是非常清楚的……
1966年4月,正當我國基本完成調整經濟的任務,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發生了。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澤東同志發動和領導的。他發動這場“大革命”的出發點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維護黨的純潔性和尋求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但他當時對黨和國家的政治狀況的錯誤估計,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文化大革命”歷經從發動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從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從十大到1976年10月結束這樣三個階段。中共九大加強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
1971年9月林彪事件的發生,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失敗,但中共十大仍然繼續九大的“左”傾錯誤,並且使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四人幫”,從而終止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和人民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雖然艱難曲折,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這十年中,我國國民經濟仍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面。但是,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會取更大更多的成就。(信息來源於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悠長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徐碩然的工作室,爲這靜謐的空間披上了一層柔和的金紗。他靜靜地立於窗邊,目光穿越城市的喧囂,彷彿能洞察未來即將編織的每一個細節。就在這思緒萬千之際,一陣輕盈的腳步聲悄然打破了室內的寧靜,門扉被一隻溫柔的手輕輕推開,如同春風拂過湖面,泛起了層層細膩的漣漪。
“綵鳳同志,你這不速之客,莫非又是來我這方寸之地尋覓片刻的寧靜與歡愉?”徐碩然轉過身,嘴角掛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眼中閃爍着對同事來訪的溫暖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