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哪,環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成了克已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獸性的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並不在此。人之所以爲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或者會被認爲過於理智化,過於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倒是比較"人性"的,因爲是對於獸性的善的標準表示不滿。
獸類有天生的慈愛,也有天生的殘酷,於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競爭中一代一代活了下來。"自然"這東西是神祕偉大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不能"止於自然"。自然的作風是驚人的浪費——一條魚產下幾百萬魚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單剩下不多的幾個僥倖孵成小魚。爲什麼我們也要這樣地浪費我們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餵養,教養,在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麼多——憑什麼我們要大量製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佈於大地。然而,是什麼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