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os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克尼亞的凱爾格元帥在投降書上籤下名字,將其交給鍾長訣。投降書於20日正式生效。
根據條款,克尼亞陸軍、海軍及空軍所有部隊,停止一切作戰行動,完全解除武裝。所有武器、裝備及軍事設施應完整無缺地移交至聯軍指派的軍隊。
克尼亞中央政府及其下屬機構即日起解散,由聯軍成立的管理委員會組織克尼亞民衆重新選舉,成立新的民主政府。
此外,作爲戰爭賠款,克尼亞向薩沃聯邦割讓卡拉頓及其周邊地區,並將礦區經營權無限期移交給聯邦政府。
戰後,聯邦派遣公職人員和軍隊進入卡拉頓,建立代理政府,採取軍事管制措施。
在佔領區,聯邦實行嚴苛的宵禁和配給政策,管控交通與人員流動,同時建立了新聞管制和審查制度。所有報紙、廣播和出版物必須經過代理政府批准,任何支持戰時政權的言論被嚴厲禁止。
由於卡拉頓是克尼亞境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戰略意義重大,鍾長訣及空軍的五個師,仍然駐紮在那裏。同時,政府接管了礦區所有開採工作。正好,裏蘭之夜留下了大批失業、流浪的民衆,政府將他們轉移到卡拉頓,分配住房,培訓上崗。
因而,祁染走在卡拉頓的路上,熟悉的面龐越來越多。
他看着跟自己一樣,在那一夜中倖存下來的人。他們臉上帶着深深的創傷和不忿。再度謀得生計固然好,可讓他們背井離鄉,跑到克尼亞來,住在這片仇恨的土地上,他們感到折磨。
櫥窗的屏幕裏,正播放着聯邦境內的大遊行。數千萬民衆走出家門,揮舞旗幟,爲戰爭的勝利歡呼。櫥窗外,臨時搭建的棚屋、焦黑的廢墟、因飢餓和感染死去的流民遍佈街巷,活力與死寂,在這一刻形成了強烈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