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59122E.jpg"/>
烏托邦的作者告訴我們說,在理想的國裏,小孩子拿金錢當做玩具,孩子們可以由性地大把地抓錢,順手丟來丟去地玩。其用意在使孩子把金錢看成司空見慣的東西,久之便會覺得金錢這東西稀鬆平常,長大了之後自然也就不會過分地重視金錢,貪吝的毛病也就可以不至於犯了。這理想恐怕終歸是個理想吧?小孩子沒有不喜歡要槍弄棒的,長大之後更容易培養出尚武的精神。小孩子沒有不喜歡飛機模型的,長大之後很可能對航空發生很大的興趣。所以幼習俎豆,長大便成聖賢,這種故事不能不說有幾分道理。小時候在錢堆裏打滾,大了便不愛錢,這道理我卻不敢深信。
事實上一般小孩子們所受的關於錢的教育,都是培養他對於錢的愛好。我們小時候,玩的不是錢,而常常是裝錢的撲滿。門口過來了一個小販,吆喝着:“小盆兒啊小罐兒啊!”往往不經我們的請求,大人就給買一個瓦制的小撲滿。大人告訴我們把錢一個個地放進那個小孔裏面,積着,積着,積滿了之後“撲”的一聲摔碎,便可以有筆大錢。那一筆錢做什麼用?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以我個人而論,我拿到一個撲滿之後,我卻是被這個古怪的玩意兒所誘惑了,覺得怪有趣的,恨不得能立刻把它填滿,我憧憬着將來有一天摔碎它時的那種快樂。我手裏難得有錢,錢是在父親屋裏的大木櫃裏鎖着的,我手裏的錢只有三種來源:一是過年時的壓歲錢,或是客人來時給的紅紙包的錢;一是自己生辰家裏長輩給的錢;一是從每日點心費裏積攢下來的節餘。有一點兒富餘的錢,便急忙投進撲滿,“當”的一聲,怪好玩兒的。起初我對於這小小的儲蓄銀行很感興趣,不時地取出來搖搖,從那個小孔往裏面窺看。但是不久我就恍然,我是被騙了,因爲我在想買冰糖葫蘆或是糯米藕的時候,才明白那撲滿裏的錢是無法取出來用的,那窟窿太小,倒是倒不出來,用刀子撥也撥不出來,要摔又不敢,我開始明白這不是一個玩具,這是一個強迫儲蓄的一種陷阱。金錢這東西爲什麼是那樣的寶貴,必須如此周密地儲藏起來呢?撲滿並沒有給我養成儲蓄的美德,它反倒幫助我對於錢發生一種神祕的感覺。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5912O5.jpg"/>
有人主張絕對不給孩子們任何零錢,一切糖果玩具都已準備齊全,當然無從令孩子們去學習揮霍的本領。銅臭是越晚沾染人的雙手越好。可是這種辦法也有時效的限制,一離開家之後任何孩子都會立刻感覺到錢的重要。我小的時候,每天上學口袋裏放兩個銅板,到學校可以買兩套燒餅油條做早點喫,我本來也沒有別的其他慾望,但是過了兩天,學校門口來了一個賣糯米藕的小販,圍了一圈的小顧客,我擠進去一看,那小販正在一片一片地切着一橛赭中帶紫的東西,像是藕,可是孔裏又塞着東西,切好之後澆一小勺紅糖汁和一小勺桂花,令人饞涎欲滴!我嚥了一口唾沫之後退出來了。第二天仗着膽子去買一碟嚐嚐,卻料不到起碼要四個銅板才肯賣。我忍了兩天沒喫早點換到了一碟這個無名的美味。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錢的用處,第一次感覺到沒有錢的苦處。我相當的瞭解了錢的神祕。
錢的用處比較容易明白,錢從什麼地方來,便比較難以瞭解。父母的櫃子裏皮包裏,不斷地有錢的補充。但是從哪裏來的呢?有人主張用實驗的方法教導孩子:不工作便沒有錢。於是他們鼓勵孩子們服務,按服務的多寡優劣而付給報酬。芟除庭草,一角錢;汲水澆花,一角錢;看家費,一角錢;投郵費,一角錢……這種辦法有好處,可以讓孩子知道錢不是白給的,是勞動換來的。但是也有流弊,“沒有錢便不工作”。我看見過很多人家的孩子,不給錢便不肯寫每天一頁的大字,不給錢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學,不給錢便撒潑打滾不給你一刻安靜的工夫去睡覺。這樣,錢的報酬的功用已經變成爲賄賂的功用了!“沒有錢便不工作”,這原則並不錯,不過在家庭裏應用起來,便抹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似乎是太早地戕賊了人的性靈了。
如果把錢的教育寫成一本大書,我想也不過是上下二卷,上卷是錢怎樣來,下卷是錢怎樣去。
錢怎樣來,只能由上一輩的人做一個榜樣給下一輩的人看。示範的作用很大,孩子們無須很早地就實習。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都是從錢的方孔裏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們一定會有一套拜金主義的心理。如果一個人用各種欺騙舞弊的方法把錢弄到家裏而並不臉紅,而且揚揚得意地自詡爲能,甚而給孩子們也分潤一點兒油水,我想這也就是很有效的一種教育,孩子長大必定也會有從政經商的全副的本領。所謂家學淵源,在這一方面也應用得上。講到錢的去處,孩子們的意見永遠不會和上一輩的相同,年輕人總覺得父母把錢系在肋骨上,每個大錢拿下來都是血淋淋的。錢永遠沒有足夠的時候。正當的用錢的方法,是可以從小就加以訓練的。有人主張,一個家庭的經濟應該對孩子們公開,月底召開一次家庭會議,懂事的孩子們全都列席,家長報告賬目和預算,讓大家公開討論。在這民主的形式之下,孩子們會養成一種自尊。大姐姐本來吵着買大衣,結果會自動放棄,移做弟弟妹妹買皮鞋用,大哥哥本來爭着要置自行車,結果也會自動放棄,移做冬天買煤之用。這是良好習慣的養成。錢用在比較最需要的地方去。錢不但滿足自己的物質的需要,錢還要顧及自己的內心的平安。這樣的用錢的方法,值得一試。孩子們不一定永遠是接受命令,他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