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六
張富貴就是前大隊書記,在朝鮮打過仗,在國內也打過,頭上一塊很大的傷疤不長頭髮,所以總戴着帽子。帽子還是當兵時的帽子,已經發白,上了補釘,補釘也已發白。他之所以被降爲第二把手,是因爲他反對大隊分紅,主張小隊覈算。清平灣老少三百餘口,土地是全川最好的,公社決定在這裏搞大隊分紅試點,爲了早日實現共產主義。
知識青年都贊成公社這主張,認爲此乃歷史前進必然之途徑,改天換地當然之招法。由小集體到大集體再到全民所有制,最後消滅階級以及賴階級以生存的國家才能環球一片紅,使三分之二還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全都過上好日子,這,無疑是一條革命的康莊大道。男女生坐在一起開了會,在女生窯裏。男生低頭耷腦地進來,女生都躲到一個角落去,油燈微光照亮之處都沒人坐。然後開始互相催促着發言,漸漸說起來,總聽見“我覺得”、“我覺得”、“我覺得”,大家都覺得站到鬥爭前列去,堅決支持大隊分紅,要與張富貴鬥爭,但張富貴畢竟是同志,所以還應該把矛頭指向真正的階級敵人。村裏有一個地主。“誰呀?”“是誰呀?”都不知道,光知道有一個地主。又嚴肅認真地探討了一回理論。說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一節時,產生一點疑問:清平灣目前沒有半點機械化,人力、牛力、犁、钁頭,與幾百年前絕無不同,何以能產生新的生產關係呢?大家沉默着坐了半晌。終於小彬想到:政治思想工作第一,生產工具不是生產力,掌握生產工具的人才是生產力,掌握了革命思想的人才是最先進的生產力。解決了理論問題,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油燈跳躍着,我心想這土窯洞裏還真有馬列主義。小彬說話時,劉溪一直看着他,這讓他永生難忘。其實大家都一直看着他。
我們去找張富貴,想爭取他。我們自信比梁生寶①和蕭長春②水平高。張富貴偏偏是第二把手,這像小說。小說中的二把手常是要人來爭取的。
張富貴不在窯裏。炕上坐着個老漢,是懷月兒的爺爺,正捻毛線。在陝北,捻毛線,織毛衣、毛襪,都是男人的事。
“您說,大隊分紅好,還是小隊分紅好?”
懷月兒爺爺囉囉嗦嗦說很多,他不識字,又結巴,說得我們打了哈欠還不知道他要證明什麼。窯裏只有兩隻木箱,幾個瓦罐。豬在竈臺邊“卡嗤卡嗤”蹭癢癢。竈臺上睡着一隻貓,時而睜一下眼睛看那隻瘦豬。豬捲動了幾下尾巴走開了。炕上一條毛氈,兩條被。窯掌裏一個很大的荊條編的因子。木架上整整齊齊碼了些紅薯。滿窯裏就再沒有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