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鎖骨觀音變現身,反腰貼地蓮花吐。蓮花婀娜不禁風,一斛珠傾宛轉中……慣拋斜袖嚲長肩,眼看欲化愁應懶。摧藏掩仰未分明,拍數移來發曼聲。最是轉喉偷入破,人腸斷臉波橫……
這首歌頌一個曼妙歌手的長詩,作者是晚明覆社的大文人吳梅村。只是,它說的不是一個姑娘,而是一個帥哥——王紫稼。
說到當時的娛樂圈風月場,知道秦淮八豔的多,王紫稼卻很少有人提到。也許就是因爲他是個男人,但他可是名副其實的“快男”,不僅轟動明朝,而且轟動清代,不僅名盛江南,而且譽滿北京。要是晚生六七百年,他就是陳楚生、蒲巴甲、吳秀波,也未可知。
王紫稼出道是在十五歲左右,吳梅村初遇他的時候,是在蘇州,明朝退休官員徐汧家裏。那個時候的印象,是“明慧善歌”。他長得又高又白,頭髮烏黑,眼睛明亮,標準無敵帥,標準漂亮。當時的知名文人錢謙益、龔鼎孳都對王紫稼有着濃厚的興趣,搞搞斷臂同性戀,再極力追捧。就這麼着,年紀輕輕的小帥哥王紫稼,紅了。據考證,這大約是崇禎十年時候的事。
十幾年後的順治八年,已經改朝換代了。王紫稼也三十歲了,更顯得成熟和富有魅力。吳梅村的長詩《王郎曲》就作於此時。這個時候,王紫稼決定去首都北京發展,投奔龔鼎孳。這個決定引起了蘇州城的震動。那年春末,文人們齊聚一堂,爲王紫稼送行,吟詩作曲,道不盡離別之情:“桃李芳年冰雪身,青鞋席帽走風塵。鐵衣毳帳三千里,刀軟弓欹爲玉人。”
在北京,王紫稼獲得了天王般的待遇,據說燕京郊外,夾路栽柳歡迎他。故人相逢,龔鼎孳想起十幾年前的王紫稼,爲他寫詩說:“薊苑霜高舞柘枝,當年楊柳尚如絲。酒闌卻唱梅村曲,腸斷王郎十五時。”
王紫稼在北京火了。王公貴族們,凡有宴請,非王紫稼到場不可。請王紫稼的人排了長隊,檔期安排總是滿滿的。由此,王紫稼掙了很多很多錢,接觸到了官宦貴族,也進入了上層社會,“儼然名公”。他就要成爲藝術家了。
這個時候,王紫稼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選擇:回蘇州。也許是錢掙夠了,也許是思念家鄉,還有說法是人們對王紫稼唱的崑曲失去了興趣,他的事業發展遇到了瓶頸。總之,在北京待了三年後,風光無限的王紫稼要衣錦還鄉。
北京的文人們再次上演了一出送別大戲。錢謙益、龔鼎孳都依依不捨。“漁陽鼓動雨鈴喑,長樂螢流皓月沉”“後庭花落腸應斷,也是陳隋失路人”“細雨左安門外路,一行芳草送人歸”……再見了,漂亮的男孩,再見了,高帥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