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過評書《楊家將》的人都知道,裏面有一位仗義執言、忠心耿耿的“八王趙德芳”。歷史上還真有其人,不過不是趙德芳,而是他的表弟趙元儼。趙德芳是宋太祖的四兒子,年紀輕輕就死了。而趙元儼是宋太宗的八兒子,封燕王,鎮北虜,威風凜凜,人稱“八大王”。
“八大王”威風到什麼程度呢?燕薊之地,如果小兒啼哭不止,當媽的就說:“再哭八大王來了。”孩子立刻就收聲。人們牽牛馬過河,也會在牛馬耳邊說:“八大王在河裏哈。”牛馬立刻就顯得特別聽話。
就這樣一位大英雄,偏偏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八大王的兒子叫趙允良。歐陽修《歸田錄》裏記載,這位小王爺特別愛坐木馬子,坐上就不下來,餓了就在木馬子上喫飯喝酒,還叫人在面前奏樂歌舞,一坐就是一整天。據宋書《諧史》說,小趙這個不良嗜好一直持續到三十多歲。木馬子是什麼呢?可不是現在小朋友騎着玩的木馬,更不是電腦病毒。木馬子就是現在說的“馬桶”。瞧,這孩子還真是重口味。
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好,從小錦衣玉食。有聰明的,但也有不少“二”的。因爲“二”得比較明顯,從古至今,總成爲文人們譏諷的對象。清代《康熙字典》的總編修官陳廷敬就講過一個段子,說在他的老家山西,有兄弟兩人曾經做過大官。可他們的孩子不讀書,敗家,最後窮得拿着家裏的銀碗到大街上要飯。陳廷敬揶揄說,知道去要飯,就不知道手裏那銀碗可以換錢嗎?換了錢不就可以幹好多事不要飯了?陳廷敬講這個故事,是爲了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能不讀書,要不,就得給祖上丟人了。
類似的故事,金朝人元好問也講過。在《續夷堅志》裏元好問說,燕地有個大款叫劉伯漁,做生意發的財,生活過得極其奢侈——他養了好幾百號閒人,任務就是給他打探哪兒有好喫的,怎麼做,做好了給他喫。再多的錢也禁不住糟蹋,劉伯漁年老的時候,家財已經大不如前,等到他去世十幾年後,倆兒子已經把家敗得乾乾淨淨,上街要飯去了。元好問說這叫“玉食之禍”,他耳聞目睹,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這樣了。
諸位二代,有時候好不學,壞學得相當快。唐朝《朝野僉載》就講了這樣一對父子。當爹的叫崔挹,是國子監的官員,兒子叫崔湜,官比爹大,吏部侍郎,管人事的。這爺倆一對貪,收人家錢,賣官。有一次某人想買個官當,向崔挹行賄,老崔收了錢,小崔卻不知道,到末了也沒給人家官做。那個人去找小崔講理:“你家親戚都拿我錢了,你憑啥不給我官做啊?”小崔一瞪眼:“誰拿你錢了?看我不拿鞭子抽死他。”那人答:“你真敢抽他,就該丁憂回家了。”古時當官,若是父母去世,就得回家守孝,叫作丁憂。話說到這份兒上,小崔才明白是自己爹收了人家錢,一時語塞,滿臉羞愧。
就這位官二代,對自己的老爹也是摳門到家。在唐朝,喫個瓜可不是件容易事,種的少,還要看節氣。可巧,有一次趕上瓜熟了,皇帝念老崔年紀大了,賜給老崔一個瓜,讓小崔給帶回家去。這回輪到小崔對老崔保密了,回家壓根兒沒提這事,而是偷偷把這個瓜給自己的小妾喫了。事情傳出去,“朝野譏之”。成了話把兒,還被記到了史書上,一出名就是一千多年。
不懂事,是二代們最大的特色。也是《朝野僉載》,寫到了另一件事,關於武懿宗的。武懿宗是哪位呢?他爺爺是女皇武則天的伯父,他爸爸是唐高宗時的倉部郎中,總之是官二代加皇親,啥都不懂就封了王爺。就這位,淨給武則天找不痛快。有一天武則天在宮裏請喫飯,歡聲笑語地正高興呢,這位武懿宗突然站起來說:“臣有急事要啓奏。”武則天嚇了一跳,趕緊問:“出什麼事兒了啊?”武懿宗說:“以前我家屬地徵收物品,都是直接收的。現在改成由州縣幫着徵收,損耗太大了。”那意思,還是改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