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1/4頁)
長恨歌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差一點就把標準調到嶺南道那種級別的還要不要臉了啊喂!
不過最後京城的標準只調到了江南的一半左右,也算可喜可賀。
當然了,京城也是臥虎藏龍的,調寬的標準並不會影響有真材實料的人名次,而且爲了京城的寬標準以及便利,其他各道的學子也會謀求轉籍到京城應考,最後的進士名次,京城人士也有許多名列前茅的。
觀源選擇在金陵科舉,他要考上舉人的難度,可能比得上京城的學子考進士了。
鄭氏出身江南的郡望世家,雖然自豪於兒子的志氣,卻也有些擔心他是否會科舉受挫,甚至從此自暴自棄。
↑您真是想多了呢,老太太。
弘承四年觀源過了童試,還成了案首的消息傳回榮國府,鄭氏喜不自勝,就連一向對鄭氏偏寵小兒子而感到不滿的史氏也情真意切地“恭喜老太太,恭喜老爺”。
在史氏看來,小叔子有了功名,日後提出讓他搬出去住,鄭氏和賈代善的反應也不會那麼激烈,也不用太擔心日後會有一個不成器的、日日來打秋風的親戚了。
觀源選擇的是在金陵參加科舉,那也就是說,他的鄉試也得在金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