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更何況,不是這種怪力亂神的世界,比干他怎麼可能從七十多歲的老爺爺變回五十多歲的模樣,還從天而降都毫髮無傷。
別說比干自己覺得不科學,就連這個世界的帝辛和滿朝文武都覺得不科學。
因爲《封神演義》是明朝文人編纂的,所以官制、言辭都充斥着濃濃的“後古代”風格,在大商待了一輩子的比干表示他們那個時代纔不是這樣說話的呢!
《詩經》裏的那種畫風才接近他們那個時代的通用言辭好麼!
和比干長得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年紀約莫是六十幾歲的某人一直抖着手,最後終於鎮定下來:“汝是何人?”
比干正色道:“吾乃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之叔,名幹,職封少師,因受封比邑,故人稱比干。”
“哦”,御座上的紂王來了興趣,“你若是比干,那朕的少師,又是何人?”
紂王是周人對帝辛的污衊性的稱呼,但是誰讓封神演義裏從頭到尾都是稱呼紂王的呢?更不用說,比干暫時還不能接受這個世界的紂王是他的親親小侄子,所以只能使用這個稱呼了。
如果按照書裏塑造的那樣,那這個世界的子受真的是熊到沒朋友。
“吾名爲子幹,若是非要區分,那便稱吾爲子幹,陛下你的少師爲比干好了。”子幹從善如流地將名字從比干改成了子幹,反正這個名字纔是他一開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