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他註定失敗。成年的他很多時候將失敗視作一場巨大的災難,直到最終才認識到,懦弱無爲實際已不知不覺地滲透進他的體內。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無傷大雅。一個人會習慣於一切,甚至包括羞恥。即便顯然不堪忍受的事物,最終也會漸漸變得似乎沒那麼糟糕。
他已經飽嘗生活豐富的恩賜,但他並無特別的貢獻,也沒有好的成果。他在這世界已經棲身數十年,不必耕作,也不用飢腸轆轆地入眠;他像一個嬌慣的孩子,從不允許他的私人領地被觸碰。
他曾經夢想恢宏:他將成爲另一個路易斯·卡恩[2]或是勒科比西埃[3],密斯·範·德·羅厄或是傑弗裏·巴瓦[4]。他準備創造一種全新的建築:本地特色、優雅、和諧、使用前沿技術、充滿革新。
然而,他只是一個二流城市規劃公司的副總監,幾乎入不敷出,名下只設計過一棟建築——其實更像一個棚屋。
人類與生俱來的,便是執着地夢想成功。對於該物種而言,這種出於本能的奮鬥,必定帶來進化的優勢。是不安於現狀,讓人類有了城市、圖書館和太空飛船。
但這種本能衝動不會均衡地分佈給每個個體。縱觀歷史,雖然不乏天才傑作,但相當數量的人每天卻都在承受焦慮和狂躁的煎熬,拒絕接受徒勞無果和平靜知足。
拉比過去以爲,只有完美的事物才值得擁有。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如果車被刮擦,他就不樂意再開;如果房間不整潔,他就不能安睡;如果愛人某些地方未能理解他,整個關係就成了啞劇字謎。如今,“足夠好”便已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