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十三歲了,不知將來要做什麼,心裏憂悶而不能快樂。二哥說,他要成爲一個作曲家——今天在維也納的他,是一位作曲家。而我,也想有一個願望,我對自己說:將來長大了,去做畢卡索的另外一個女人。急着怕他不能等,急着怕自己長不快。他在法國的那幢古堡被我由圖片中看也看爛了,卻不知怎麼寫信去告訴畢卡索,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女孩子急着要長到十八歲,請他留住,不要快死,直到我去獻身給他。
這一生,由畫冊移情到畫家身上,只有專情的對待過畢卡索。他本人造形也美,而且愛女人,這又令我欣賞。藝術家眼中的美女,是真美女。畢卡索畫下的女人,個個深刻,是他看穿了她們的骨肉,纔有的那種表達。那時候,我覺得自己也美,只有藝術家才懂的一種美。
可是人太小了。快長大的願望不能由念力中使身材豐滿,而我的心靈一直急着吸取一切能夠使我更成熟的東西。回想起來,那些人爲的間接人生體驗,終因實際生活的直接經驗太少,而無法自然結合,那是勉強不來的。急着長大,使我失落了今生無法再拾回的少女時代,雖說那是十分可惜的事,倒也沒有真的後悔過。
沒有等到見到他,畢卡索死了。報上刊出一代巨星消失在今世的消息時,我的牀畔早已有了另外許多許多畫冊,而且自己也開始在畫畫了。畢卡索的死,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教化,使我認知了藝術不死的真理,並沒有爲他的離世流下一滴眼淚。而我,由那時候開始,便沒有想嫁藝術家了,一直再沒有了這個念頭。
許多年過去了,西柏林展出了畢卡索“性愛素描”的全部作品。我一趟一趟的去展覽會場流連,方知性愛的極美可以達到畫中的那個深度。那不只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本書教給我唯一的感動,那又是畢卡索的另一次教化。今生再見一次驚心動魄,如同小學時操場上那個睜大了眼睛的孩子。
過了又幾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城成立了“畢卡索美術館”,我又去了那兒,在一幅又一幅名畫真跡面前徘徊不捨。
回想一生對於美術的摯愛,心中浮上的卻是國民學校小房間中那個女童的臉。我知畢卡索的靈魂正在美術館中省視着我,而我,站在那一張張鉅著之前,感激的卻是那個動了憐憫之心帶我去擦血的軍官。如果不是當年他牆上的一幅畫,如何能夠進入更深的殿堂之門?我猜想,畢卡索如果知道這一故事,也是會動心的。那個軍官和小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