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仔細讀完經過編輯的這些文字的此刻,好像不得不向「到了一個年紀,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憶」這句話低頭,儘管之前始終對其中所隱含的輕視和同情嗤之以鼻,甚至充滿抗拒和敵意。
是事實,因爲交織成這些文字的幾乎全是往事的點點滴滴。
當其中某些片段開始在網路中被轉寄流傳,有網友留言問說,你在寫這些故事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時,我用少年時期讀過的《麥克阿瑟回憶錄》裏頭的一句話回答了他們,我說:「回憶是奇美的,因爲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這也是事實。
多年來雜亂的行程、密集的工作已經是固定的生活型態,不過,好像也沒什麼可以抱怨的理由;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這道理到了這樣的年紀幾乎已沒有什麼疑惑的餘地,只是在日復一日一如川劇「變臉」般隨着工作或行程不停變換的角色扮演中,「自己」這個角色反而少有上戲的機會,除了午夜場;而在幾乎無聲也無觀衆的演出過程裏,和「自己」對戲的另一個唯一的角色就叫「回憶」。
戲有時候會演得很長很長,從午夜一直到天際露出微光;因爲「自己」在「回憶」的導引下經常意外地與遺忘多時的某個階段的另一個「自己」再度重逢,於是,就像久別的老友偶然相遇一般,有更多的回憶被喚醒,一如夢境與夢境的連結,沒有邏輯,無邊無際。
有時候會想,生命裏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爲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或許是工作的關係,長久以來似乎習慣拿這些人與事和人分享,不知道有多少次當某些心思細膩的朋友聽完這些故事之後,都會跟我說:寫下來吧,當你有一天什麼都記不得的時候,至少還有人會幫你記得這些人、那些事。